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提优训练: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提优训练: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6 23: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考点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N,量程是    N,图中存在的错误操作是               。
2.小明从实验室借来一个弹簧测力计,如甲所示,他直接用其测量力的大小,其错误是       ;调整好弹簧测力计后,小明重新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测量一个大约为12 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  )
A.量程为0~10 N,分度值为0.1 N
B.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1 N
C.量程为0~15 N,分度值为0.5 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
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2)测量前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3)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考点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铁丝和刻度尺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放入小瓶盖中的物体越重,橡皮筋伸长    。若想准确地标注测力计的刻度,则可以用若干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铁球;若最后制成的测力计刻度线分布均匀,则说明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拉力    (选填“成”或“不成”)正比。
6.一根长为10 cm的弹簧,当弹簧受到6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了3 cm。若要弹簧伸长5 cm,则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N;若弹簧受到4 N的拉力,则此时弹簧的长度是    cm。(均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7.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的图像是 (  )
8.(2021枣庄)如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 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 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 cm,则两个人的拉力F1、F2分别为 (  )
A.4 N、0 B.0、4 N
C.4 N、4 N D.8 N、8 N
9.甲、乙、丙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不受拉力,乙弹簧所受拉力为F1,丙弹簧所受拉力为F2,静止时,三根弹簧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根弹簧的质量均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撤去拉力后均可恢复原长,则F1与F2的比值是 (  )
A.1∶2   B.2∶1   C.2∶3   D.3∶2
10.(2021杭州)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知,它的最大测量值是    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 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所受拉力为0.75 N时,弹簧将伸长    cm。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就越长;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考点3 力的示意图       
11.对于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能表示力的方向
B.只能表示力的大小
C.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
D.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2.如甲所示,小华用20 N的力拉着箱子行走,拉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请在图乙中O点画出箱子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13.(2021无锡)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一端,弹簧伸长。请在O点画出弹簧对手的拉力F的示意图。
   
作力的示意图时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4.小明想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两种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若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均选填“甲”或“乙”)
答案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1.0.2 0~5 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 N;1 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 N,即分度值是0.2 N。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伸长方向必须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图知,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没有校零 2.2
3.C 4.A 
5.越长 相同 成
放入小瓶盖中的物体越重,拉力越大,橡皮筋伸长越长;若想准确地标注测力计的刻度,则可以用若干质量相同的小铁球,在小瓶盖中放入不同个数的小铁球,观察橡皮筋伸长的长度;若最后制成的测力计刻度线分布均匀,则说明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6.10 12
弹簧受到6 N的拉力时,伸长了3 cm,即伸长1 cm时受到的拉力为2 N,根据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关系可知,弹簧伸长5 cm时,受到的拉力:F=2 N/cm×
5 cm=10 N;受到4 N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ΔL==2 cm,因此,弹簧的长度:L=L0+ΔL=
10 cm+2 cm=12 cm。
7.B  纵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ΔL,即L-L0,横轴表示弹簧受的拉力F,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像中只有图B符合题意。
8.C  改为两人拉弹簧后,其中一人跟墙一样起到了固定弹簧的作用,弹簧伸长量不变,所用拉力也不变,还是4 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另一个人的拉力也为4 N。
9.C 
10.(1)1.5 
(2)0.2 
(3)1.5
(1)由表格数据可知,弹簧原长为6.5 cm,当所受拉力在0~1.5 N以内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1.5 N。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0~1.5 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 N弹簧伸长1 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 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 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 cm。
(3)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75 N时,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1.5 cm。
11.D  在力的示意图中,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可见,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12.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
14.乙 甲 
在弹性限度内,甲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 N,而乙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7 N,所以,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乙。由图像可知,在大小相同的拉力作用下,弹簧甲的伸长量大,弹簧甲较灵敏,所以,若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