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7 08:29:29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湘豫名校联考
2022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
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结束了殷代时商部族大面积的较单纯的血缘聚居状态,使整个西周王朝势力范围
内社会组织形态趋向于统一。据此可知,西周的“统一”
A.实现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B.促进了族群和文化的融合
C.剥夺了地方诸侯的自治权
D.弱化了宗族血缘政治观念
2.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新兴城市不仅突破了西周礼制规定的“王城方九里”的限制,成了
“千丈之城,万家之邑”,而且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该
现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技术日益推广
B.各国极力推行重商政策
C.长途贩运贸易高度繁荣
D: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3.元朔元年,汉武帝下诏兴廉举孝;元朔五年,下诏劝学兴礼,“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
人…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择以补右职”。这些举措
A.促进了儒学体系的革新
B.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C.旨在罢黜其他学派思想
D.推动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4.唐代中央的监察御史不仅可以对尚书省六部官员进行监察,甚至“凡尚书省有会议,亦
监其过谬”。这说明唐代
A.削弱了尚书省的权力
B.提高了国家决策效率
C.注重政务决策的落实
D.形成了权力制衡体制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南宋时期,一些画家一改前代注重绘画人物的传统,而把目光投向了田园或荒寒郊野,
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宁静、淡泊、超脱的心境。这些画家的绘画风格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意在创新绘画的形式
C.促进了绘画艺术繁荣
D.反映了市民价值取向
6.下表是关于清代乾隆时期河北地区有关玉米种植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河北地区
记述
出处
“玉蜀黍(玉米),土人不多种,惟园圃间有之”
乾隆二十六年《献县志》
“又曰玉米,家园间有之”
乾隆四十三年《安肃县志》
“玉蜀黍…田家园也多种之”
乾隆四十四年《宁河县志》
A.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B.高产作物开始大量引进
C.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D.玉米种植逐渐得到推广
7.雅典经梭伦改革后,“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
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这是因为梭伦改革
A.赋予了平民阶层民主权利
B.废除了雅典的债务奴隶制
C.注重发展本国工商业经济
D.提高了雅典人的政治地位
8.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葡萄牙人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商人”,“葡萄牙语作为亚洲海上
贸易的通用语达200多年”。这说明当时葡萄牙
A.极力推行文化殖民政策
B.主导着欧亚间海上贸易
C.开始挑战英国海上霸权
D.已取代荷兰的商业地位
9.18世纪,德意志的一些思想家认为,如果一个人缺失了情感、想象等内容,那就成了可以
被随意拼装拆解的机器人。材料中这些思想家
A.批判了教会禁欲主义
B.宣扬了自由平等主张
C.具有鲜明的科学精神
D.反思了理性主义局限
10.19世纪前期,英国形成了大批工厂由乡村迁入城市的浪潮,1839年整个英国有80%的
棉纺工厂迁人城市,1850年则达到了90%以上。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城市交通的便利
C.蒸汽动力的使用
D.城市化发展迅速
11.“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政府)效率,而是
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该观点说明美国分权体制
A.不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B.是最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
C.意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初步确立了美国共和政体
12.1871年,巴黎公社颁布的选举法并没有剥夺敌对者的选举权,反而是允许他们参与选
举,甚至允许他们以公民义务“投空白票以示抗议”。这说明巴黎公社
A.放松了对敌对者警惕
B.注重选举权的公平性
C.延续了资产阶级民主
D.缺少政权建设的创新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湘豫名校联考
2022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4
D
B
B
D
C
A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D
C
D
D
C
C
B
一、选择题:共48分。
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分封制下通过移民,实现了不同族群间的杂居,打破了商代大家庭单纯的
血缘聚居状态,促进族群间的融合及其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周代还没有形成集权政治,诸侯具有较强的
独立性,排除A、C两项;周代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为基础,强化了宗族血缘政治的观念,排除D项。
2.D【解析】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城市规模扩大,而且各个大城市成了商品集散地,说明当时诸侯国
的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铁犁牛耕技术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不是城市兴起,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
期,大多数诸侯国推行抑商政策,排除B项;工商业经济发展不等于长途贩运贸易高度繁荣,排除C项。
3.B【解析】材料中“孝”“礼”“艺”均为儒学的内容,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提升了当时儒学的政治地位,B项正确。
汉代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形成了新的体系,排除A项;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并没有罢黜其他学派,排除C项;
D项材料没有体现。
4.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尚书省是唐代三省中负责落实政务决策的部门,材料中监察御史对六部官员
及尚书省会议的监察,说明唐代中央政府注重对政务决策的落实,C项正确。监察御史对尚书省官员及会议
的监察,是强化政务决策的落实,与削弱尚书省权力无关,排除A项;尚书省是决策的执行部门,排除B项;
监察政务落实不等于权力制约,不能说明形成了权力制衡体制,排除D项。
5.A【解析】材料中“不食人间烟火”“淡泊”等特点符合宋代理学“灭人欲”的主张,这说明南宋这些画家的绘
画风格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绘画内容的变化,而非绘画形式,排除B项;材料所叙
述的绘画风格只是当时绘画艺术的一个流派,不能说明这一流派风格的出现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排除C
项;材料中的绘画风格反映的只是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市民的价值取向,排除D项。
6.D【解析】材料中“园圃间有之”“家园间有之”“田家园也多种之”说明当时河北地区的玉米种植范围不断扩
大,这反映出当时玉米种植逐渐得到推广,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只反映了玉米的种植情
况,并没有反映“大量引进”,且玉米是明中后期引进的,排除B项;精耕细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综
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C项与材料无关。
7.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了雅典的债务奴隶制,使奴隶主不能再将雅典人
沦为奴隶,因而只能“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B项正确。
8.B【解析】由材料中“全世界最重要的商人”“葡萄牙语作为亚洲海上贸易的通用语达200多年”可知,当时葡
萄牙在对亚洲的海上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即主导着欧亚间海上贸易,B项正确。材料与文化殖民无关,排
除A项;18世纪中期英国才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排除C项;17世纪荷兰商业处于鼎盛时期,是不可能被取
代的,排除D项。
9.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具有冷冰冰的“原则性”,而这些原则性最终禁锢了
人们的个性,材料中德意志这些思想家的观点,反映了其要求把人从理性原则中解放出来,恢复人们原有的
自然性“情感”,这实际上是反思了理性主义的局限,D项正确。批判教会禁欲主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而启
蒙思想批判的是教会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涉及自由平等的主张,B项错误;科学精神是理性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