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说课稿 含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说课稿 含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01: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夏季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一雷雨中一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本文语言凝练,多用短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细致逼真,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本文,要注重朗读指导,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读出自已的感受。同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想象画面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生发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垂、雷、迎这三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逗号、句号的停顿。
3.抓关键句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了解本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
4.能使用圈画法,找出雷雨前、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第一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会说雷雨前的景色变化,就要通过理解重点字词、理解句子,联系生活感知展开想象,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低年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不足,要联系生活感知说出重雨前的景色变化. 学生是较难感受的。
四、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的雷雨对学生已不陌生,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认知,为本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同时学生们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达到共鸣。本课采用随文识字,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感语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五、说教法学法
1.通过感情朗读和联系生活想象,感知雷雨前的景色变化。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用词的精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云吗?(喜欢)看,云来了!(出示一张乌云图片)。这是什么云?——乌云。“乌”是一个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吗?(鸟去一点)看一看,乌云是什么颜色的?(黑色的)黑也是一个生字,(出示黑字词卡)一起读两遍。
小结:“乌”和“黑”是两个字,不过他们表示的是同一种颜色,就是黑。所以,当我们说一样事物颜色很黑时,我们会说乌黑。如果很黑很黑,我们会把这个词再重复一遍叫乌黑乌黑。
2.在古代,黑是这样写的(出示“黑”的古字),对照现在的黑字看一看,黑字的四点底是由什么变来的?(两个火)所以,四点底的字大多跟火有关,比如我们学过的:煎、蒸、煮。小朋友们,古字上半部分表示是烟囱,黑色的竖表示的是出烟管。这三根烟管都藏在哪里呢?你在黑字中找出来了吗?点、撇、一长竖。因此,“黑”最早指的是:用火烧出来的烟囱里的烟的颜色。
3.接下来,老师要说一句带有“黑”的句子,我说两遍请你们来重复,比一比谁的小耳朵听得最仔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教师读完两遍之后,指名学生复述出示这个句子,齐读。
4.猜,下面会发生什么?要下雨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雷雨。板书课题,指导“雷”的书写(雨字头扁扁的,第3笔是横钩,上宽下窄要注意。)。请大家齐读课题——16.雷雨。
(二)、初读
过渡:下雷雨到底是怎样一种景象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到第74页坐端正。
出示自主要求,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自读要求。
1.给文章标好小节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想一想,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下雷雨了呢?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交流: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出示课文截图)8个小节,对一对。已经标到8个小节的小朋友请举手。
看好大屏幕,从哪一小节开始,开始下雨了呢?(答对,直接横线划出第4小节,答不对,追问:谁有不同意见吗?)
(三)、学习“雷雨中”
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读得好评价:你很善于读书,注意到了这里有三个逗号,再请个小朋友读一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读得不好,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看看红色的标点,你觉得该怎么读?学生再读。读出停顿,读好停顿,这雨下得就有节奏了。
齐读。)
课文中还有两个句子,逗号也很多,你也能读好它们吗?
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1-2)
小朋友们,雨是怎么变小的?(慢慢变小的)两个渐渐地放在一起,该怎么读呢?(由重到轻)现在,我们把读过的三句话放在一起,逗号的地方要停顿?(指名学生朗读)你们看,这三个小节对应的就是课文的4-6小节,描绘了雷雨中的景象(板贴:雷雨中)
(屏显课文截图页面)那1-3小节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板贴:雷雨前)7-8呢?(板贴:雷雨后)
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用“‖”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出示填空,指着板书)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四)、学习“雷雨后”
过渡:刚才我们读了4-6小节,读好了逗号的停顿。现在我们来读一读7-8小节,请你数一数,7-8小节中一共有几个句话?(8句)
现在我请1个小朋友读一读这8句话,其他小朋友思考:每句话写了什么景物?
出示: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写了什么景物,“天、清新的空气、雨、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等字依次变色)
雨后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呢?石老师先读,天怎么样了?——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学习“清新”
小朋友们,你们闻过清新的空气吗?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指名学生说一说清爽、新鲜的空气就是清新的空气。
学习“迎面扑来”
清新的空气会迎面扑来。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会迎面扑来?(学生回答不出,出示图片加以辅助)机动:出示图片,训练说话:走近__________,________迎面扑来;放学回家了,一打开家门_________迎面扑来。夏天走出空调房______________迎面扑来。)
学写“迎”
出示“迎”, 二年级小朋友都是写字的高手,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观察一下,你想提醒同学什么?左下包围,里面部分要紧凑,走之底书写要舒展,托住上面的笔画,范写,学生书空。
让我们再读7-8小节,再次感受雷雨后的美景。(出示书中的7-8自然段)
(五)、学习“雷雨前”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的1-3小节,去看一看雷雨前的景色。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把它们圈出来。
你找到哪些景物呢?(交流找到的景物,学生说一个板贴一个图片。)小朋友们,黑板上的图片顺序是乱的,课文中是怎么排队的?我请一个小朋友读课文,另一个小朋友上台来排排队。(指名学生排序。)
所以,课文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8种景物。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都读准景物的名字了,打乱顺序依次出示:乌云 叶子大风 树枝 闪电 雷声 蜘蛛 蝉 (图片,认识蝉)
感受变化,指导朗读。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8种景物,这些景物跟平时相比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读一读这句话,特别是红颜色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
“满天的乌云”我体会到了乌云特别多。
“黑沉沉”乌云很黑,很重。
“压下来”乌云的力气很大。
乌云为什么会压下来呢?让我们听听科学小博士是怎样说的吧!(播放科学小博士的音频)
常识:天空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凝的小水滴比较少,那就是飘在空中的白云;如果小水滴比较多,那就会形成乌云。如果小水滴越聚越多,空气根本承受不了时,它就直接掉下来形成我们看见的雨。所以,天上的乌云越多、越厚,云层就会越低,就会给人一种压下来的感觉。悄悄告诉你哦,乌云越黑,雨就会下得越大哦!
听明白了吗?因为空气中的小水滴越聚越多,空气都托不住它们了,所以它们铺天盖地地向我们压下来。
看到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害怕、紧张、可怕)读出这种紧张、可怕的感觉。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样?(学生自由地说)再读这句话。
不光小朋友们害怕,连树上的叶子和蝉都很紧张呢!谁来读叶子来蝉?(指名学生朗读)
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谁能带着动作,带着表情读?再指名学生读。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评价: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连老师都觉得紧张了。
引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看——
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指名学生朗读)
小朋友们,你能用手势做做小蜘蛛的动作吗?原来垂下来就是?(掉下来、落下来的意思呀!)
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落下来,逃走了。
读一读,可以换吗?(出示:蜘蛛垂丝图,垂下来有丝连好,相机出示“垂”字)你看这个垂字,“一竖”就像一条蜘蛛线挂在了一撇下面。小朋友们,垂字笔画特别多,笔顺很难写,现在跟着电脑老师书空笔顺。
谁来当小蜘蛛带着动作读一读这句话?再读。生读完后,随机采访:小蜘蛛,你为什么要逃啊?(生述。评价真是一只聪明的蜘蛛啊!)
现在让我们把第1、第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下雨前的紧张。
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听,播放电闪雷鸣动态图。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指导读好越来越。
看着这样的闪电,听到这样的雷声,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啊,____________!”
读到现在,你能试着把第一部分背下来吗?
满天的乌云,( )。树上的叶子( ),蝉( )。
忽然( ),吹得( )。一只蜘蛛( ),逃走了。
闪电( ),雷声( )。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篇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介绍了大自然的变化。不仅写了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这些天气的变化,还写了树枝和树叶,尤其把蝉和蜘蛛的表现写得活灵活现。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六)、学写生字“垂”“压”
“垂”,横画间距均匀,中横压在中线上。
“压”(左上包围的字,左边的撇要写得舒展些。)
观察,范写,展示
七、说板书设计
乌云图 叶子图 蝉图
雷雨前 大风图 树枝图 蜘蛛图
闪电图 雷声图
雷雨中
雷雨后
八、说教学反思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例如做动作、加一加、字理识字、扩词、造句等方法,采用识字、学词、学句、学文的教学过程,在多种情境下巩固识字效果,学生对于本课生字的识记效果较好。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通过观察、临写、对照、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对于不好写的笔画及容易写错的字进行了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在写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注重训练语言,指导朗读。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的片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得精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文章描写的意境,想象当时的画面及角色,体会小动物的心情。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说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会写"雷雨、乌云、闪电"等7个词语。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和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发挥想象。能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压、垂、挂"等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雷雨的景象。初步了解按顺序表达的方法。
四、说学情
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本课在深入课文的同时要求巩固第一节课的知识,并要求观察理解雷雨前后的景色变化,留意学习课文语言描写特点,体会词语准确表达的好处。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领读。
黑沉沉 乱摆 垂下来 逃走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迎面扑来 彩虹 蝉叫了
2.这些词语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时间的景象,回忆课文内容,你知道它们展现了哪三个不同时间的景象吗?
3.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雷雨》,用心去品读,体会不同的场面,感悟词语的魅力。
4.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字词是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习字词,巩固生字的认识。这些词语正是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三个场面的展现,复习这些词语,可以降低概括课文的难度,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为中年级教学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师: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完成学生活动卡。
(一)研读雷雨前的景象。
1.过渡:大自然变幻莫测,在雷雨来临之前,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象?
2.交流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
3.品读第1自然段。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些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使用“压”“黑沉沉”的妙处。
你能说一些像“黑沉沉”这样ABB式的词语吗?(亮晶晶、沉甸甸、绿油油。)
此时,乌云来势多凶猛啊!厚厚的乌云低低地压下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4.品读第2自然段。
(1)你能想象“树枝乱摆”是怎样的景象吗?不下雨时树枝是怎样的状态?
出示上一自然段中的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对比来读一读树枝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一动不动”到“乱摆”的变化,说明风很大,天气变化很快。)
(2)小结:联系上下文法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3)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引导学生体会“垂”“逃”等字的妙处。)想象一下蜘蛛逃走时会说些什么呢?
(4)想象:雷雨即将来临,蜘蛛逃走了,其他的动物会有什么反应?(如:蚂蚁忙忙碌碌地搬家、燕子低飞、小鱼不断地游出水面等。)
5.品读第3自然段。
(1)过渡:小动物预感到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你快看,你快听!引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2)课件演示画面。
(3)如何通过朗读来体现天气的突然变化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指导朗读。
(二)研读雷雨中的景象。
1.课件出示插图。
观察插图,说一说:你观察到的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的?
2.同桌合作读第4~6自然段。
3.雷雨中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相机板书: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4.“渐渐地”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渐渐地”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5.你们能通过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来读出天气变化吗?指3名同学来朗读第二部分。
(三)研读雷雨后的景象。
1.过渡: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看啊,雨终于停了。(课件出示插图。)
2.结合插图,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挂”字用得好。)
②配乐欣赏几组美丽的彩虹图,指导读句子。
(2)“蜘蛛又坐在网上。”
①一边读一边想象,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
②你能体会蜘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过渡:你看,小动物多高兴!蜘蛛悠闲自在,就连青蛙也叫起来了。
出示: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仿照这个句子说话:(    )了,(   )也(      )。
5.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6.小结:雷雨过后,空气清新、洁净,到处充满了生机。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阅读中,加入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默读,为三年级的阅读做好过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看一看、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来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课文的插图也是一种文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可以降低阅读难度。教学中始终以“读”为本,通过自由读、情境读、想象读、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生动,观察细致入微。
三、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垂、户、迎、扑、新。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相机指导。
“垂” 笔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间的距离要相等。
“户”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尸”撇要长。
“迎” 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迎”里面的“”左部分不能多加一点或一撇,两部分要错开,左高右低。
“扑” 左高右低,左右等宽。“卜”略低于“扌”,第四笔收笔比第二笔稍低。“卜”最后一笔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新” 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
设计意图: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点,感受到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大自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到处都藏着无穷的奥秘。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用自己明亮的双眼去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留心观察吧!
2.留心观察雷雨时的环境,把它写在日记里。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揭示了留心观察大自然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积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写观察日记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雷雨前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16.雷雨 雷雨中 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神奇、美丽
雷雨后 空气→太阳→彩虹→池塘
八、说教学反思
1.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本课条理清楚,语言凝练,用词准确,是一篇描写景物的好文章。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每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着怎样的特点,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描写的意境,想象当时的画面,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如在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视频,了解"压、黑沉沉、乱摆的树枝"的情景,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此时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圈画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蜘蛛垂下来的动态画面,帮助理解"垂"字的意思,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学习"蜘蛛坐在网上"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和前文蜘蛛的动作"垂"和"逃"做对比,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了"坐"字所体现的雨后蜘蛛的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