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25《羿射九日》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导致人们无法生存。这时一位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后羿。后羿力大无穷,一口气能射掉九个太阳,他帮助了人们。从此,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泱泱中华的历史长河,造就了数不尽的英雄人物,其中不乏像后羿这样的神话英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为百姓着想、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并引导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 认识"射、熔"等10个生字,会读"熔化、值日、庄稼、爆裂、乱窜、滋润、繁茂、奔腾"等词语,会写"重、弓"两个字。
2、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出 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羿
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抓关键词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四、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丰富,特别是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本文故事性强,插图逼真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易读易懂,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复述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谁是故事大王呢?给同学们讲故事听。
2、《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谈。
3、齐读课题:《羿射九日》。简单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故事情况。
4、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一个故事《羿射九日》……(播放音乐:后羿射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注意文中的故事内容,把握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射、值、熔、艰、箭、裂、窜、炎、庄、稼、滋、腾。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值、庄、稼、箭、裂。
(1)比较认知“箭”和“裂”: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
(2)“庄”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识字认知。)
(3)“箭”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认知。)
(4)比较“值”和“植”,并进行组词。
5、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勇敢的羿做了什么呢?……一起来认真学习《羿射九日》吧。
1、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叫扶桑。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2、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zhí)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zhì)烤着大地。
(认真读,读通顺、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
3、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rónɡ)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jiān)难。
(有些句子要重点朗读。整段语调高昂。)
4、神箭(jiàn)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tānɡ)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sōu)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liè)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cuàn),接着,噗(pū)噗地掉在地上。
(读出羿的神勇和羿射太阳后的情景。)
5、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yǎn)热渐渐退去。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朗读时要读出羿的技术高超以及太阳的担心与紧张。)
6、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zhuānɡjià)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要读出留下最后一个太阳的原因。)
7、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zī)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ténɡ)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要用欣喜的语气去读,读出剩下一个太阳后的美好。)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叫扶桑。
(2)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2、有感情地读一读文章。
3、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觉、值、类、艰、弓、炎、害、此、新。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类、弓、炎、此”的注意要点。(预设:“类”:“米”捺变点;“弓”:写好最后一笔;“炎”:注意两个“火”;“此”左右等宽。)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羿射九日》”,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七、说板书设计
原因 人类日子艰难
羿射九日 经过
结果
八、说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第3自然段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的情景,并借助图片让学生感受高温、干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进而了解羿射九日的原因。在羿射九日的过程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圈画关键动词,然后让他们边做动作边想象羿射九日的情景。通过想象,羿英勇无畏、本领高强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教学。本篇课文脉络清晰,故事性强,我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受大地发生的变化,了解羿射九日的过程,体会羿勇敢神武的英雄形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瑰丽神奇,为后面看表格讲故事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 ,讲了调皮的十个太阳不轮流值日 ,一起跑出来 ,炙烤大地。 神箭手羿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射下九个太阳 ,只留下一个太阳 ,让大地重新现出了勃勃 生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表现了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后羿一心为人民初还得大无畏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后羿的人物形象和神话故事的神奇美妙。
四、说学情
在识字方面,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也有意识地跟学生渗透汉字学的知识,因此有部分学生在识字方面,也能运用学到的汉字学知识,进行科学识字,能较系统地识记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本节课,还进行生字归类,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学会自已认读生字、识记生字。在理解课文方面,学生都得读得懂文本的内容,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炙烤、艰难、勃勃生机"等,理解有难度,因此课堂上,教师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感受到故事的神奇。本文在课后要求学生默读,因此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进行默读,并让学生圈画出关键词句,帮助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一次次地感受故事的神奇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分组讨论 ,学生自主感悟。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以前我们学过许多故事,有童话故事,比如《泥姑娘》;成语故事,如《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特别神奇的故事:神话故事。知道神话故事中宇宙是什么样的吗?(师边讲述边出示图片,吸引学生兴趣。)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就像个大鸡蛋,里面孕育着一个巨人——盘古。一天,他挥动利斧狠狠一劈,天和地分开了。后来,一位女神——女娲来到这里,在河边捏起泥人,这些泥人落在地上又蹦又跳,从此以后,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再后来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后羿射日》就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后羿为什么射日?后羿怎样射日?)
二、谈话导入
1、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后羿射日》这篇课文,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题目。(生读)
2、质疑:同学们看着题目想一想,除了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之外,哪些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你是否又有了新的问题?
3、总结学生问题:后羿为什么射日?后羿怎样射日?射日的结果怎样?后羿是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复习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一下回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品析文本
(一)、为什么射日?
1、师:同学们既然自己能提出问题,就一定能解决问题。下面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后羿为什么射日?默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来。
(学生有的会回答:“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都要被融化了。”也可能会回答:后羿是天上的一位勇士,他看到人们在烈日下苦苦煎熬,非常难过。)
(设计意图:默读全文而了解了全文内容,然后找出射日原因,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2、结合学生前面回答的问题,让学生重点理解后羿到东海的经过,理解“九十九”,体会十个太阳在天空中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深重。
如:“九十九”在文中的哪里体现出来了?(“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都要被融化了)
师:在炎热的夏季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太阳之下,你感觉怎么样?(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现在天上竟然出现了十个太阳,你能想象的出地面上是怎样一种情景吗?(学生想象描述。)
师指导学生用备受煎熬、有气无力的语气来朗读体现人们苦苦煎熬的那几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内容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地理解了“晒、烤、蒸、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情便会自然流露。)
3、启发想象:假如你也在十个太阳之下,你会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对太阳的愤怒,对人类对地球的担心,激发除害的情感。)
(二)、怎样射日?
1、你从“决心帮助”一词体会出了什么?(后羿关心百姓、一心为民除害、心地善良、)
2、他是怎么射日的?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后羿射日的句子用“……….”标出来。
3、统一答案后,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一些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蹚、翻、搭上、拉开”,说明后羿射日的急切心情和射箭速度之快。”
“拉开神弓”可以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羿射日的姿势来学一学这个动作,以此来体会后羿的力大无穷和威武英勇,感受后羿的英雄形象。
“嗖、噗噗地掉”突出表现后羿射箭技术高超。
“慌慌张张”可以通过联系这个词语前后两句后羿射日的句子来领会其意,知道这个词从侧面反映了后羿射箭技术高超。
4、在学生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再一次朗读后羿射日的句子,感受后羿威武勇敢的英雄形象和他的武艺高强。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人物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品味语言,如何把文章读的有感情。补白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也进行了语言训练,无形之中学生便学会了学习,而且学的扎实有效。)
(三)、结果怎样?
师:“嗖——嗖——”,转眼间,九个太阳被射下,为了让太阳继续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尧阻止了后羿射掉最后一个太阳,这样,大地恢复了正常。
1、“恢复”是什么意思?大地恢复了正常是什么样子?找出相关语句用“——”标出来。
(“世界是多么美丽呀!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河流,茂密的森林,鲜艳的花草…….”
2、教师指导学生美读这几句。
(设计意图:美文是读出来的,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世界的美丽,比起简单的说教更有实效。)
四、激发情感
1、师:就像我们刚才读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呀,可是这一切都归功于后羿,人们为了感激他,让他在人间住了下来。虽然这只是个神话,但是故事中的后羿确实让我们敬佩和赞叹,你知道后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学生根据板书回答。
2、那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后羿吗?
学生用美言称赞后羿。
(设计意图:说后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用一句话来夸后羿,都是实实在在的对学生语言训练。我觉得这才是学语文,这才是语言课。)
四、深化语言,练习讲故事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夸后羿,那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就更值得我们去读了,下面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你的情感把这个故事再读一遍,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们。
指名学生到讲台讲故事。
(设计意图:更深一层地进行语言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上台表演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起因∶十个太阳炙烤大地
勇敢神武
羿射九日
经过∶羿射落九个太阳
贡献巨大
结果∶大地恢复生机
八、说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第3自然段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的情景,并借助图片让学生感受高温、干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进而了解羿射九,日的原因。在羿射力日的过程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圈画关键动词,然后让他们边做动作边想象羿射力.日的情号。通过想象,羿英勇无畏、本领高强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教学。本篇课文脉络清晰,故事性强,我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受大地发生的变化,了解羿射九日的过程,体会羿勇敢神武的英雄形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瑰丽神奇,为后面看表格讲故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