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古诗里的春天
孟浩然《春晓》
贺知章《咏柳》
杜 甫《绝句》
预习检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朗rùn( ) wǎn( )转 酝酿( )( )
liáo( )亮 hōng( )托 应和( )(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明亮滋润。( ) ⑵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⑶比喻姿态优美。( ) ⑷昏黄,不明亮。( )
3.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______家,诗人,学者。
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yìng
hè
朗润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黄晕
朱自清
佩弦
散文
整体感知
积累字词
在文中圈点标注四字词语、释义困难词语、音形易错字。
自读课文:
自由朗读,理清结构
绘 春
(2—7)
描绘春天
盼 春
(1)
盼望春天
赞 春
(8—10)
赞美春天
朗读技巧
重音:指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的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精读赏析
齐读绘春部分
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根据景物来给文章描写的几幅画面起名。
春之图
春草图
(3)
春风图
(5)
春花图
(4)
春雨图
(6)
迎春图
(7)
你最喜欢这五幅图画中的哪一幅?并试着阐释欣赏的理由。
自由朗读 交流合作
点拨:可以先说此幅图画抓住了什么特点,再进一步分析哪些词用得准确恰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春草图
1.春草的特点:嫩、绿、软、生命力顽强。
2.动词: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
3.修辞:“偷偷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春花图
2.动词:闹。“闹”字展现出一派沸腾喧闹的景象,渲染出盎然的春意。
3.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4.由实写虚:眼前的花想象到秋天的果实。
1.春花的特点:多、鲜艳、热闹。
春风图
1.春风的特点:柔和、香甜、悦耳。
2.修辞:引用、比喻、拟人。
3.描写角度:触觉——温柔,嗅觉——香甜、听觉——悦耳。
春雨图
1.春雨的特点:细密、轻柔、迷蒙、温馨。
2.动词:斜织、笼、逼。
3.修辞: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拟人——在雨里静默着。
4.描写顺序:由静到动,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迎春图
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把握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本文的主旨。
像小姑娘
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新
像健壮的青年
力
想一想: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归纳总结
如何写景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拓展延伸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文中第②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感觉上写春风的气息 B.从嗅觉上写春风的花香
C.从嗅觉上写春风的气味 D.从视觉上写春风的草味儿
C
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回应,跟着(唱)。
文中指各种气息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第③句中能跟轻风流水应和的一项是( )
A.鸟儿 B.鸟儿的曲子 C.鸟儿高兴起来 D.卖弄喉咙
4、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填空。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出处是《______》。
⑵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引用
绝句
志南和尚
A
B
拟人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
2.片段练笔: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选取该季节特有的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