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3节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断言:要使一个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对它用力;用力使物体运动起来后,停止用力,物体归于静止。于是,它声称:“运动者皆被推动。”“当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
正方:
骑自行车,不用力踏,它就会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反方:
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后,他还会运动一段距离。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你支持哪方的观点?
通过实验研究
VS
一、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提出问题
活动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猜想与假设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在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是,可以设法使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的力逐渐减小,考察它的运动情况,再进一步推想它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实验思路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水平木板、毛巾、纸板、玻璃
(1)如图(a)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处运动到毛巾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察它运动的距离;
实验过程
(2)如图(b)所示,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运动到用纸板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察它运动的距离;
(3)如图(c)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处运动到玻璃板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察它运动的距离。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视频
实验数据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较小”或最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选填“短”“较长”或“很长”)
毛巾 大 短
纸板 较小 较长
玻璃 最小 很长
分析与论证
分析比较上述实验结果之后,可以得出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例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分别标记出小车在水平面的毛巾、棉布、木板表面的停止位置。
练一练
(1)小车在相同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标记a是小车在木板 (选填“毛巾”、“棉布”或“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慢”);
速度
毛巾
慢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那么小车的运动状态是什么?
;
(4)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 (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匀速直线运动
A
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分析类似实验,进一步推理
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
牛顿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 “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 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2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这个物体将(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
C.速度逐渐变大
D.速度逐渐变小
练一练
A
三、惯性
1.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活动2 做两个惯性小实验
A.在玻璃杯上放一张塑料片,塑料片上放一枚硬币,然后用手指把塑料片迅速弹出去。塑料片被弹出去时,硬币也会一起飞出去吗?为什么?
实验要求
硬币不会一起飞出去。开始塑料片和硬币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塑料片被弹出去时,硬币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便掉入杯中。
实验结论
活动2 做两个惯性小实验
B.如图所示,小车A上放置一个带轮的木块B。先使带轮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当小车A被挡板C制动时,小车上的木块B的运动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实验要求
实验结论
开始小车A和木块B一起运动,当小车A被挡板C制动时,车上的木块B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右继续滑行。
三、惯性
2.解读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不是力,所以只能用“具有”来描述,不能描述为“惯性力”或“惯性作用”。
(3)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大惯大”,与它是否受力,以及怎样运动等都无关。
例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行驶的车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B.骑电动车戴头盔,可减小摔倒时惯性带来的伤害
C.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D.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赛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练一练
B
四、生活中的关系现象
在生活中,惯性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有时需要利用惯性,有时又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保龄球运动员在投球
(a)汽车突然启动
(b)汽车紧急刹车
请你根据你生活经验找出身边的惯性现象,将一些典型事例记入下面的方框内。
想一想
利用惯性的事例:
惯性造成危害的事例:
想一想
假如没有惯性,你想过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假如没有惯性
例5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
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
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
练一练
D
例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行驶的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用杯子把水泼出去是利用了杯子的惯性
C.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安全带能减小惯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静止后仍具有惯性
练一练
D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堂小结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解读
惯性及惯性现象
惯性
惯性现象
内容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