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7 16:52:20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体是由大量_____组成的,特点: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分子
1×10-10m
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
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
温故知新
活动1 体会分子的运动
一、认识分子动理论
(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香味。
(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
上面两个实验现象说明:气体、液体分子在运动。
科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将磨的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来发现金片里渗有铅,铅片力也渗有金,相互渗透了约1mm。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固体分子在运动。
你还能举出那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放煤地方,时间长了煤会渗入墙体
现在,公共场所都贴了如图所示的“禁止吸烟”标志,提醒人们不要在此处吸烟。在空气不很通畅、人群拥挤的候车室、商场、剧院等场所,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
1.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
(1)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都会发生扩散。
(2)扩散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细雨濛濛
B.雪花飞舞
C.尘土飞扬
D.荷花飘香
练一练
D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扩散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一猜
活动2 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a)墨水在冷水中
(a)墨水在温水中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墨水在温水中扩散的更快些。
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热运动
大量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例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练一练
无规则运动
升高
活动3 分子间有间隙吗
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一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
实验现象
玻璃管内的液面比 原来的低,也就是说,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结论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想一想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内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那么,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内的分子不向四处散开,还能保持着一定的体积呢?
活动4 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会收缩的液膜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a),在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如图(b),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如图(c),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何一侧。
如图(d),被碰一侧的肥皂液破了,棉线被拉到另一侧。
活动4 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B.能吊起钩码的铅柱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他们紧压后,在下面吊一串钩码。
实验现象
吊一串钩码后,铅柱仍不分开。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两个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活动4 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C.不听话的活塞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先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套针管的口子封住。试着用力推活塞,看能否把活塞压进去。
实验现象
活塞很难被压进去。
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这就间接说明了分之间同时存在着斥力。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研究表明: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m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m 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
例3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下表面刚好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水的浮力
C.变大,由于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D.变大,由于玻璃上的水分子与水里的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练一练
D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例4 “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练一练
C
项 目 物 态 间距 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体积 形状
固态
液态
气态
自学教材112页上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项 目 物 态 间距 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体积 形状
固态 小 很大 只能在一定位置附近振动 有一定的体积 有一定的形状
液态 较小 较大 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以相互滑过 有一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气态 很大 很小 每个分子几乎都能自由运动 没有固定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可
以移动,就像课间
教室中的学生
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扩散
课堂小结
定义
影响因素:温度
分子动理论
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