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强基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火焰处,一段时间后,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2、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3、调查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多数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森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94%,O3 既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又是温室气体
B.可利用的陆地淡水不足全球总储水量的 1%,农业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节水 70%以上
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可以炼制成汽油、煤油、塑料等产品
D.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探究燃烧条件
8、21世纪初某年的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9、下列情况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B. 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档案室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作用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11、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有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仍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杯中的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酒精灯加热纸杯后纸杯的着火点升高
1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13、“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实现“低碳”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14、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二、填空题。
15、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可控制的火为人类造福,不可控制的火为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A 锅中的油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 熄灭燃气火焰时,关闭阀门灭火;
C 楼房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D 实验台上的酒精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E 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倒移走;F 蜡烛的火焰,用嘴吹灭。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___ ,包括事例___ (填序号)
(2)已知氨水(NH3 H2O)是一种可溶性的碱,在水中能电离出NH4+和OH﹣.在硫酸工业生产中常用来吸收生产中产生的SO2气体,请写出SO2和NH3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在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
16、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某种燃气处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大”“改小”或“不变”)。
17、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1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五氧化二磷有毒,易溶于水)。
(1)图1装置能看到的现象是 ;
(2)图1装置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3)图2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 ; 。
19、某违规电焊施工,溅落的火星点燃脚手架上的材料,引发大火。从燃烧条件来分析,“火星”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火灾时风力较大,加速了火灾蔓延,风助火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消防官兵及时赶到后通过消防云梯利用高压水枪进行扑救,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火灾现场,你能想到的自救措施: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20、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1)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B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图C是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甲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4)图B实验中,热水作用是隔绝空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E实验,A中液体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6)图F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瘪,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
22、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图1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3-S-3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2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23、如图为某化学小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1)图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图1中能够发生燃烧的是 (填序号1、2、3),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图2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同时看到“水进入试管中”原因是 。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2—202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强基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火焰处,一段时间后,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答案】A
2、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答案】D
3、调查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多数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森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答案】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C
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94%,O3 既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又是温室气体
B.可利用的陆地淡水不足全球总储水量的 1%,农业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节水 70%以上
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可以炼制成汽油、煤油、塑料等产品
D.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答案】C
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B
8、21世纪初某年的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答案】C。
9、下列情况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B. 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档案室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B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作用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答案】C
11、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有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仍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杯中的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酒精灯加热纸杯后纸杯的着火点升高
【答案】C
1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答案】D
13、“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实现“低碳”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答案】D
14、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答案】B
二、填空题。
15、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可控制的火为人类造福,不可控制的火为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A 锅中的油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 熄灭燃气火焰时,关闭阀门灭火;
C 楼房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D 实验台上的酒精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E 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倒移走;F 蜡烛的火焰,用嘴吹灭。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___ ,包括事例___ (填序号)
(2)已知氨水(NH3 H2O)是一种可溶性的碱,在水中能电离出NH4+和OH﹣.在硫酸工业生产中常用来吸收生产中产生的SO2气体,请写出SO2和NH3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在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E(或AD或CF) 2NH3 H2O+SO2=(NH4)2SO3+H2O ﹣3
16、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某种燃气处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大”“改小”或“不变”)。
【答案】甲烷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改大
17、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答案】(1)可燃物,氧气;(2)BD。
1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五氧化二磷有毒,易溶于水)。
(1)图1装置能看到的现象是 ;
(2)图1装置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3)图2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 ; 。
【答案】(1)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2)隔绝氧气、提高温度;
(3)2H2O2===2H2O+O2↑;4P+5O22P2O5。
19、某违规电焊施工,溅落的火星点燃脚手架上的材料,引发大火。从燃烧条件来分析,“火星”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火灾时风力较大,加速了火灾蔓延,风助火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消防官兵及时赶到后通过消防云梯利用高压水枪进行扑救,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火灾现场,你能想到的自救措施: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增加了氧气流通,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湿毛巾捂住口鼻
20、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1)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2H5OH+3O22CO2+3H2O
(2)B (3)2CO+2NON2+2CO2
21、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B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图C是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甲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4)图B实验中,热水作用是隔绝空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E实验,A中液体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6)图F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瘪,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引流 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供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浓硫酸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能溶于水
三、实验题。
22、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图1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3-S-3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2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23、如图为某化学小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1)图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图1中能够发生燃烧的是 (填序号1、2、3),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图2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同时看到“水进入试管中”原因是 。
【答案】(1)1;试管中有氧气且水温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P+5O2 2P2O5。
(2)氧气或空气;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