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走月亮 第2课时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走月亮 第2课时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16: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月亮


第二课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承载了
我们多少情感与记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儿时的多少故事又是与月亮有关。
等我们长大以后,我们忽然意识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魂牵梦绕的是妈妈拉着我的手“走月亮”。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吴然先生的美文《走月亮》,让我们师生共同感受皎洁的月光下苍山洱海的不老情怀。
复习提问:
“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光下走路或散步。也指中秋时节吴地的一种风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来祈求今后的日子平安顺遂。
来到苍山洱海边的小村庄
老师范读第1~3自然段,
同学们边听边划关键词,说一说“我”和阿妈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描写和后面描写小溪,道路,果园描写范围上有什么不一样?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看到月夜下的美丽乡村吗、你有什么感受?
说不出感受,就自己放声多读几遍。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说:
其实,这部分是概括介绍月夜的乡村景色,不是像后面的几部分的描写只局限在某一处范围。这是先总写后分写,从概括到具体的过程。这样行文不但结构清晰,而且一下子把我们带入情境,仿佛我们也置身于苍山洱海下,那片温柔的月光之中。
作者选取多种自然景物,描绘出一幅山村月夜图,这迷人的月夜透露着诗情画意,使我和阿妈感受到静谧与美好。
二 月光照在小溪边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二部分,边读边划,用符号把景物标出来,把运用了
修辞手法的句子划出来,并注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想好再交流
思考题:
1.走过溪边,“我”看到了哪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2.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师说:
在溪水边,“我们”闻到了香味,看到了白色的鹅卵石,看到了小水塘,看到了小水塘里面的月亮。 想到了白天妈妈在洗衣服,我在玩耍。
追问:
此情此景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母子情深,片刻不离
故乡小河,相依相存
感恩这方土地这条河
爱母亲
爱故乡
2修辞赏析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一个“抱”字既写出了小水塘中月亮的状态,又充满了感情,生动且充
满趣味性。拟人句
3 想象才会让文章回味无穷
伙伴们在河边——————
不开心时——————
高兴时——————--
爸爸的故事——————
————推荐阅读林清玄先生《家乡的小河》
三 我和妈妈走在月光下的田埂上
自学第6自然段——默读,思考,圈划,质疑
师说:
在溪边,“我们”闻到了花香,看到了小水塘。那么,在田埂上,“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读,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在写走过田埂的内容时,作者为什么先介绍修路?
这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从作者的回忆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最喜欢哪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师总结:
先介绍修路,体现民风的淳朴。
这段文字先写了秋虫、夜鸟、鱼儿,接着描写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然后详细描写了稻田,
回忆了过去在稻田的有趣活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风景、生活的热爱
一句“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爱。
修辞共赏: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水流的“满意”,更是体现自己的满意,表达出作者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低垂着头”形象地写出了稻穗的饱满,预示着今年又是丰收年;“镀亮的银毯”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颜色、质地以及给人的感觉。想象一下,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呀!
四 月下小路几重重
师说:“我”和阿妈不止一次走月亮,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
长大后,多少次梦里回故乡,魂牵梦绕牵着妈妈的手。
学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题: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感受呢?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精彩的朗读来回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就会懂
师说:
阿妈讲故事、静静地走,虽然平静,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爱。
作者更是通过“月亮牵着小星星”来比喻母亲和自己此时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四个“走过……”的连用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句详细描写了走月亮走过的地方,体现出村庄夜晚景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走月亮的喜爱。
天上人间 妈妈最好
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儿
美丽的月夜 幸福的童年
师说:学完此文,我们不但学会了阅读和品析美文。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内心照进那抹温柔恒久的月光。感恩故乡,感恩父母,感恩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华夏民族的那抹月光不仅在唐诗宋词中流淌
也在我们中华儿女的乡愁中流淌
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李白《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苏轼 《水调歌头》
余光中 《中秋月》
林清玄 《家乡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