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20:5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duó) 勉强(qiáng) 随声附和(hé)
B.迁徙(xǐ) 投奔(bèn) 宽厚仁慈(cí)
C.惩罚(chéng) 周济(jǐ) 任劳任怨(yuè)
D.溺死(nì) 衙门(yǎ) 不辍劳作(c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溺死 迁徒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
3.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跑”“公里”“非常”“哪里”“关于”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4.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5.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春节到了,小明去姥姥家拜年,进门就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见姥姥没反应,小明便继续催促道:“姥姥,快给我红包啊!”
B.所有同学都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凌凌没有完成,老师请他课间去办公室补作业,他说:“关你什么事,我爱做不做。”
C.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和一个中学生先后上车,他们同时看到了车上的最后一个座位,只听那位中学生温和地说:“奶奶,您是长辈,您请坐吧。”
D.上课铃声响起,君君同学急急忙忙往教室跑,正好与走廊上的老师撞了个满怀,君君头也不抬地对面前的人说:“哎呀!走路不长眼睛啊!”
6.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是何等的好!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_________。
A.一些家训和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
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较为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
C.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让人产生了敬畏之心。
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二.语言运用(共7小题)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农    祖籍   
妯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衙门    私塾   
调料    瞒着   
8.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母亲又给我一个   (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9.“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1)文中将“常”字删去怎么样?
(2)把“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
(3)将“或”换成“并”行不行?为什么?
10.选词填空。
(1)仿、防、纺、妨 边        碍    织 模    
(2)辍、缀、啜    学    泣 点    
1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2)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4)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12.语言运用﹣﹣仿照划波浪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   ,   ;    ,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13.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   ,   。
三.综合读写(共7小题)
14.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0多人为朱德的母亲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领袖的母亲开追悼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毛主席也送了一副挽联,上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请你根据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内容,拟写出下联。
15.学完了本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召开一次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为营造班会的气氛,请你写一则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16.认真观察下面的调查表,说说其中反映的主要信息。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父母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17.综合性学习。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吧。现在班上将要举行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2)【简述事例】
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仿照例句简述一个事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3)【提出建议】
你认为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除了可以进行演讲比赛以外,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请写出两种。
18.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于下周班会课上召开一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活动二】主题班会上,老师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请概括材料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活动三】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感恩母亲。甲说:“母亲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母爱是   ”请仿照甲、乙两人的发言形式,续写完成你的发言。
19.实践活动。
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悟“美”】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乐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鉴“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
    的妈妈最美
【荐“美”】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请为她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①必须围绕你在鉴“美”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②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 候选人姓名;④60字左右。
20.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各题。
庐丰民族中学八(4)班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下面相应任务。
(1)请你为主题班会拟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场白。
(2)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表示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甲说:“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母爱是   ,   。”请仿照甲、乙两人发言的形式,续写完成你的发言。
(3)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目光
小 乔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2)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段把母亲比作   、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和   。
②“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4)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
22.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阅读全文,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
(2)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②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3)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4)“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2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5)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五.作文(共1小题)
24.请以《______老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写在横线处,补全作文题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勉强”的“强”应读作“qiǎng”,“随声附和”的“和”应读作“hè”;
B.正确;
C.有误,“周济”的“济”应读作“jì”,“任劳任怨”的“怨”应读作“yuàn”;
D.有误,“衙门”的“衙”应读作“yá”。
故选:B。
2.【解答】A.“迁徒“应为“迁徙”;
B.“碾转”应为“辗转”;
C.“通辑”应为“通缉”;
D.正确;
故选:D。
3.【解答】ABC.正确;
D.错误,不是…而是…表示并列的一组关联词语,这个复句表示的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
故选:D。
4.【解答】ABD.正确;
C.有误,“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应加上引号。
故选:C。
5.【解答】A.有误,“姥姥,快给我红包啊”不礼貌。
B.有误,“关你什么事,我爱做不做”不礼貌。
C.正确。
D.有误,“走路不长眼睛啊”不文明。
故选:C。
6.【解答】“有了这样的认识”承接“传统经典”,“敬畏之心”照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故选:C。
二.语言运用(共7小题)
7.【解答】答案:
diàn; jí; zhóu li;qiǎng; xǐ; nì; yá; shú; tiáo; mán
8.【解答】“强健”既包含“强壮”的意思,还包含“健康”的意思,更准确。
勉励:指劝人努力;鼓励。一般用在长辈对晚辈的鼓励;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 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根据语境,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激发我走上革命的道路。应选:鼓励。
珍贵:是指价值高;意义大;宝贵;贵重:谓珍贵重要。也指位尊任重等;宝贵:极有价值;不易得;珍贵。根据语境,“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所以应选:宝贵。
答案:强健 鼓励 宝贵
9.【解答】答案:
(1)不行,意思变了,不能说明母亲经常都是这样的。
(2)不行。虽都有静默之意,但“默默”不及“悄悄”好,“悄悄”突出当时的行动是不想让母亲知道的,故“悄悄”更为传神。
(3)不行。因为“或”在这里表示两件事之中选做一件,换成“并”之后就不合情理了。
10.【解答】答案:
(1)防 妨 纺 仿
(2)辍 啜 缀
11.【解答】答案:
(1)反复
(2)设问
(3)夸张
(4)排比
12.【解答】阅读题干可知应该采用相同的句式“它如…,“绽放在…的…里”,第一处省略号应该填写一种花的名字,后面写绽放在什么地方。注意填写时语境连贯,还要符合实际。
答案:
示例: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13.【解答】根据对联的具体要求,“读书好”可以对“创业难”,均为主谓词组;“耕田好”对“守业难”,均为主谓词组;“学好便好”对“知难不难”,均为动宾短语。
答案:守业难 知难不难
三.综合读写(共7小题)
14.【解答】答题时,首先要分析上联的形式,紧扣对联“一一相对”的特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事迹、品德作答即可。
根据文中“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结合上联“民族英雄贤母“,概括归纳为“劳动阶级完人”;根据文中“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结合上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概括归纳为“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答案: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15.【解答】答案:
示例:怀感恩之心,与母爱同行。
16.【解答】答案:
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父母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父母生日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度。
17.【解答】答案:
(1)示例:微笑面对生活,勇敢挑战人生!
(2)示例:史铁生面对残废的双腿,笑对人生,最终成为文坛名人。
(3)示例:手抄报展评、书法绘画大赛、辩论赛等。(写出两个即可)
18.【解答】答案:
活动一:示例:谁言寸草心,回报母亲恩。
活动二:记住自己、明星和好友的生日远远高于记住母亲的生日;我们忽视了亲人对我们的爱,也忽视了对亲人的关心。我们总是狭隘地认为父母给予我们是理所应当,对父母只有索取,而没有感恩感动。其实亲情也是需要经营的。懂得感恩,才会珍惜当下的生活;学会感恩,才会真正的成长。
活动三:一片茂密的森林,护佑我的身体。
19.【解答】【悟“美”】提取关键词,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提取有效信息,然后选取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词语来个表达,如本文中,最能体现活动“意义”的词语是:(1)道德价值(2)真善美;
【鉴“美”】拟写标语题,本题要求最能展现妈妈的“美”,结合语境,可知,题目要求选取一个方面表现妈妈的美,而这美主要指的是妈妈的“心灵”“品格”等方面。
【荐“美”】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作答,再是要结合具体要求,如结合“美”,用排比手法,注意60字左右等 这些基本要求,同时注意语句通顺、连贯,简洁。
答案:
【悟“美”】(1)道德价值(2)真善美;
【鉴“美”】勤劳的妈妈;
【荐“美”】我的妈妈非常勤劳,每天见到的总是她那匆匆而出,匆匆而归的身影,整洁的房间,得体的布局,有序的物品摆放,无不体现了妈妈的勤劳。
20.【解答】(1)拟写开场白,一般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出活动的主题,并介绍活动的意义,然后宣布活动开始即可。语意表达要连续,不能有语病。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母爱是一丝轻柔的春风,吹走我的忧愁。
(3)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可知,记得母亲生日的学生很少,相反记得明星和自己生日的却很多。这种情况说明母亲对孩子的爱博大无私,但孩子却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回报。据此表述感想即可。
答案:
(1)示例:(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男)每个人一生中都承蒙过他人的恩泽,是恩泽一点点编织起我们的生活。(女)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人们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男)人们按传统要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女)人们还要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男)那一天,人们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女)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男)在这里,我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合)感恩伴我们进步,感恩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的心灵因感受恩泽而再次震撼吧!庐丰民族中学八(2)班“感恩母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示例:一丝轻柔的春风,吹走我的忧愁;一场甘甜的春雨,滋润我的心田(答案不唯一,答对即可得分。2分)
(3)示例:清楚自己母亲生日的中学生人数最少。感想: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和回报。(概括信息(1分),感想(2分),共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21.【解答】(1)本题考查揣摩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含意。仔细分辨两句语言文字上表达的不同,两个“没有”指向内容是不同的,第一个是“母亲看过我”,第二个是多了“让我发现”,第二句内容含有“母亲看过我”
(2)①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本体和喻体及比喻句的表达作用,“天空”“礁石”“河床”比喻母亲,“白云”“海浪”“小鱼”比喻作者,作者用几喻体之间的关系来形容母亲对作者的爱。三个比喻句又组成了排比,丰富了“爱”的含义,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抒彩。
②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由“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她已经病逝了,可见我当时的悲伤,也为抱怨母亲的行为而感到内疚。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根据第一段中“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一句和第九段“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一句来理解两种幸福的交融。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悟,此题为开放性质题目,能够把主题表达出来,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分析即可。根据全文内容重点从最后两段,从“给他人(亲人)享受幸福的机会”或其它有关的角度来理解感想。
答案:
(1)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
(2)①天空 礁石 河床 执著 深情
②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3)你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儿,也 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4)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
22.【解答】(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经常在不满意我的地方严厉地指责“我”;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三件事。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①句,从句中的“端”“递”“催促”等词,可见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②句,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天气的寒冷,同时陪衬出母亲不辞辛苦的为我接露水的不易,表现母爱的伟大。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从内容上看,这段话交代了母亲在我成长中对我的态度,与后文母亲对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明显是为了突出母爱的深沉,这从写作手法上看,实为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的赞美作铺垫。
(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解答此题可先分析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其所蕴含的情感来分析绝妙之处。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母爱”是全文的主旨,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十毫升”是指母亲所接的露水的多少,但正是这“十亳升”却将母爱这看不见的情感具体化,以此来集中的表现母爱的多少。理解了含义,再分析作用,很明显,标题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并点明了本文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
(1)①记忆中,“我”有丝毫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②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③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
(2)①运用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
②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3)本段回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其次,文章先抑后扬,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4)好。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新颖,“十毫升”将母爱这抽象不可见的东西具体化;以小见大。用“十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23.【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标题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标题一般有高度概括文章内容、作为文章线索的作用。本文中,因为端午节要到了,看着面前的几个粽子,“我”回忆起小时候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做的一些事情,所以“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内容,概括了文章叙述的事情。“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接着是包粽子”“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米粽”贯穿全文,“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的线索为“米粽”。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端午的先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接着是包粽子”“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要跟父亲‘趟露水’去”“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根据这些句子及相关段落便可概括得到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句中将粽子当做人来写使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粽子像人一样,可以“唱歌”。粽子会“咕咕嘟嘟”地“唱歌”是因为被煮的时候在锅里上下跳动,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粽子在锅里跳动的好玩场景。端午节母亲给“我”包粽子,“我”“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粽子一直在“唱歌”,这样的声音使“我”更想快点吃到粽子,表现了“我”急切地想要吃到粽子的心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和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主题对句子进行理解。
文章主要讲了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面对粽子,“我”想起了小时候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及爷爷做的一些事情。而现在这些亲人都已经不在了好多年,引发“我”“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的感想。当作者看着眼前从超市买来的米粽,不由地想起妈妈原来为自己做的米粽,继而联想到小时候端午节的热闹甜蜜,而现在没有小时候活动丰富、家人生活美满的端午节,很多亲人已经去世,自然会产生哀伤的感情,从而表达作者对端午节、对母亲、对亲人的怀念。
(5)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中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进行分析。
“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说明妈妈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说明妈妈手很巧。“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表现了妈妈对“我”做的一些细小的事情,表现了妈妈对“我”浓浓的爱。
答案:
(1)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2)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来历。
(3)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4)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5)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
五.作文(共1小题)
24.【解答】
父亲老了
父亲老了……
  我仔细看他时,不经意间发现,他真的老了……
  他的双眸变浑浊了,看起来饱经风霜,又好像有什么不知名的液体在眼眶中滚动。唯一不变的,是坚持,就好像旺盛的火苗,飞窜其中,生生不息……
  父亲生性好强,从不甘愿位于人下。他曾经告诉我:“你爸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地里消磨了一辈子。即使种地,我也不想在村中被别人看扁。自家中添了你妹妹,我们家便渐渐有些困难。但我,我是你爸爸,是咱家,你爷爷姥姥家的顶梁柱,我万不能倒下,更不能被人踩在脚下,那我就比别人付出两倍的努力。我不比别人,就同你那富裕的舅舅比。他下地,我也下,他回家,我再多干一会。你是爸妈的心头肉,是全家的希望,你就同全级第一比,记住,没什么槛迈不过去。”
  父亲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却总是昂着头,不肯让眼泪流出来,但终是滴下了眼泪,那泪滴就擦着我的鼻梁滚落,“嗒”的一声,砸得地板很响很响,同样砸得我的心生痛。
  我的父亲啊!
  我记起:他接送我上学,连续四年,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我想起,家里苹果亏了钱,他却独自扛着痛苦,不愿说出;我忆起:他病了,却挣扎着爬起来去接我,而回到家,却虚弱地“咚”一声晕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我做过一件错事,一件自己都无法原谅的错事。父亲知道后便打了我。那是父亲第一次打我。我没躲,任父亲粗糙的手掌“啪”的打在了我的脸上。我第一次看见他真的发怒,他又攥紧了拳头,我闭上眼睛,他挥拳过来,我只觉脸前一阵风刮过,父亲的拳头在我面前顿了顿,终是偏离了方向,“咚”的打在沙发上,“咔嚓”一声将沙发板打裂……原以为,他真的就永远都不原谅我了,但他又一次用父亲的宽大的爱宽容了我……
  父亲老了,我想,他再也经受不住更大的打击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