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27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27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10: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知人论世
第一部分
了解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
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他的词作不多,《全宋词》仅存词二十九首,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杨湜《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相关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解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①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
据毛先舒《填词名解》记载:《桂枝香》这个词牌名出自唐朝人裴思谦,裴到长安参加殿试后,和同伴们到风月场所的平康里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时,有黄门来报喜说他高中状元,他欣喜作诗,诗歌里有“夜来新惹桂枝香”的句子。这一词牌的词作的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
③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了解“咏史怀古诗”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上片多为写景叙事,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④常见情感:1、对文中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仰慕之情
2、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年华易逝,功业无成
3、对比衬托,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仕途失意
4、感慨国运衰微,讽刺当朝统治阶级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5、抒发爱国情怀,警告统治者吸取教训
⑤风格大多雄浑、豪放、悲壮感情基调大都比较苍劲悲凉。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
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因何而“叹”?
“叹”些什么?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二)初读课文。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文本研读
第三部分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词义: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肃:肃爽,天高气爽。
句义: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上片:写景
时令:晚秋; 天气:初肃;
地点:故国(朝代更替);
人物:词人; 方式:登临送目。
开头三句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视野高远。正值晚秋,秋色肃爽,气势已是不凡。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词义: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簇:箭头,形容山峰林立。
句义: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素白的绸缎,两岸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
比喻
“千里澄江似练”,练,白色绸缎,描画出千里江面似白绢,波光闪亮的意境。
用典
“千里澄江似练”,化用前人诗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词义:
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酒肆青旗高高地挑出,故曰“矗”;酒旗因风飘扬,自是风在旗后,故曰“背”。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中的江边近景,与上文远景和江上之景融为一体,突出了金陵胜景。
句义: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动态)
残阳:
西风:
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照应上文的“晚秋”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词义: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句义: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提示: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念往昔: 回忆过去
繁华竞逐: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典,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金陵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
“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统治阶级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原因: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
目的:王安石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对千古以来文人骚客登金陵山川的作为,词人持怎样的态度?
凭高:站在高处
谩嗟:空叹
作者的态度: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党项、交趾、契丹、西夏就先后多次袭扰北宋边城,王安石入仕及当政期间,契丹、西夏、羌人、交趾更加频繁地屠城掠地,给北宋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北宋的冗官冗兵非但抵御不了少数民族的袭扰,反而加重了国家财政危机。政府的妥协退让,又使官僚、豪强、大商人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造成了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以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北宋江山的风雨飘摇已见端倪,统治阶级却还被表面的繁华强盛欺骗,整日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王安石怎能不忧心如焚?
背景资料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但:只有
寒烟衰草凝绿: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
借景抒情,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
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抒发悲叹之情。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所生活的北宋,如此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意在说明责任不在商女,而在于让商女唱曲的统治者。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
用典,提醒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要有所改变,要居安思危,避免重蹈覆辙。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总结下阕
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运用典故(化用历史故事、化用诗句)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借古讽今。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更是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从表达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总结,注意使用鉴赏术语。)
本词上阕写金陵之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下阙抒怀古之情,追古思今,叙议结合,用典贴切,寓意深远,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全词总结
《桂枝香》之所以被誉为登临之绝唱,是由于北宋词坛侧重于描写男女恋情与伤离念远这一类题材,而王安石把国家兴亡这一重大题材带进词的创作领域,这对词的发展无疑是健康而有益的。正因为如此,以后豪放派词人尤其是辛弃疾把国家的兴亡(如《北固亭怀古》)作为词的主要内容。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明晰主旨
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两首都是怀古之作,都是借景抒发自身的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二人有没有差别?
拓展——比较鉴赏
明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
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主要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
是对社会的关照,这是儒家‘居高位则忧其民,退居江湖则忧其君’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两大主流,对中国文人,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习巩固】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 , 。
2、《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 。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 , 。
4、《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 , , 。
5、《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 , 。
6、《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 。
答案:
1、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5、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6、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