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物进化的原因。
提问:课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呢?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启发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桦尺蛾在100年内由浅色居多变为深色居多?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推测。
【教师】展示讨论题:
(1)黑色桦尺蛾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蛾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解释作出及时的评价归纳总结并板书: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基础
2.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教师】设疑: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领过渡:由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解疑:出示图片“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保护色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
引领过渡:保护色有利于动物的避敌和觅食。动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建议下载使用视频:【教学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引导学生对保护色的形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巡视、指导)。
2.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总结。
3.注意学生探究实验的实施情况及数字记录,并从中加以点拨。
4.对学生的推测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在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分别是哪种颜色的“幸存者”最多?这与彩纸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与彩纸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幸存者”最多)。
【教师】提问: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幸存者”的数目有什么变化?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与彩纸颜色差别较大的“幸存者”的数目不断减少。
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有的与彩纸颜色差别较大的“幸存者”的数目减少到零)。
【教师】提问: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是否所有颜色都有“幸存者”?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不是,与彩纸颜色差别较大的没有“幸存者”,因为容易被“捕食者”发现并捕食)。
【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一个物种在很早的时候,体色有很多种,体色与生活环境的颜色接近的,不易被捕食者发现,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体色与环境颜色差别较大的,容易被捕食者发现,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来的后代更少。经过很多代以后,与环境颜色差别大的就被淘汰了,与环境颜色接近的就越来越与环境颜色相似,最终形成了保护色。
小结:保护色的形成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
课堂反馈
1.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不是( A )
A.引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
B.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
C.有利于躲避敌害
D.有利于捕食猎物
2.1850年前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工业污染把树皮重成了褐色以后,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D )
A.黑烟将桦尺蛾熏成了深色
B.浅色桦尺蛾迁出,深色桦尺蛾迁入
C.浅色桦尺蛾变成了深色
D.自然选择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动力:环境的改变。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二、讲授新课
(二)自然选择
【教师】展示达尔文的图片。
讲解: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出示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你是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的?
2.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是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3.引起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有的变异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
4.试着概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和变异;④适者生存。
【学生】聆听、体会。
【教师】展示长颈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达尔文是怎么解释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讲解:1.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些的,有颈短些的。颈的长短可以遗传。2.当食物缺乏时,颈长的个体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存活并繁殖后代;颈短的则容易被饿死,留下来的后代也较少。经过逐代积累,产生了现代的颈长的长颈鹿。(建议下载使用视频:【知识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聆听、体会。
【教师】小结自然选择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选择者:自然环境;生存斗争的原因:过度繁殖;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
课堂反馈
1.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内容的是( B )
A.过度繁殖 B.用进废退
C.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
2.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C )
A.人工选择 B.基因改变
C.适者生存 D.遗传和变异
3.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某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D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4.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D )
A.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的生物类群
B.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
C.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
D.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建议使用思维导图:【知识解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小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