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上暑假返校联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2(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二上暑假返校联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2(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07 10:2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上暑假返校联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复数,其中,为虚数单位,满足,则( )
A. B. C. D.
2.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3、圆心角为的扇形,则该圆锥的高是( )
A. B.2 C. D.
3.已知事件A B相互独立,,则( )
A.0.58 B.0.9 C.0.7 D.0.72
4.在正方体中,M,N,P,Q分别为,,,的中点,则直线PM与NQ所成的角为( )
A.30° B.45° C.60° D.90°
5.已知函数在R上满足,且时,对任意的,都有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6.函数满足且,则(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7.已知当时,函数取到最大值,则是( )
A.奇函数,在时取到最小值; B.偶函数,在时取到最小值;
C.奇函数,在时取到最小值; D.偶函数,在时取到最小值;
8.在锐角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为的面积,且,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9.下面给出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已知函数,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为增函数
B.,对为偶函数
C.,对有最大值
D.,对有最大值
11.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若,则为等腰三角形
C.若,则
D.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12.如图, 在梯形中, 为线段 的两个三等分点, 将和分别沿着向上翻折, 使得点分别至 (在的左侧), 且平面分别为的中点, 在翻折过程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点共面
B.当 时, 平面 平面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D.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平面 平面
三、填空题
13.已知函数和.若对任意的,都有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4.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
15.已知,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6.已知向量,,满足,,,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7.已知复数,i是虚数单位).
(1)若是纯虚数,求m的值和;
(2)设是z的共轭复数,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18.如图,已知直线,,之间的距离为,点,分别在直线,上,且直线与,夹角为,点为线段的中点,为直线上(右侧)的一个动点,作,使得与直线交于点,设.
(1)当时,求的面积;
(2)写出面积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求面积的最小值.
19.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将于2月20日星期日闭幕.该奥运会激发了大家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冰雪运动有关的商品销量持续增长.对某店铺某款冰雪运动装备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以30天计)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款冰雪运动装备的日销售单价(元/套)与时间x(被调查的一个月内的第x天)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k为正常数).该商品的日销售量(个)与时间x(天)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x 10 20 25 30
110 120 125 120
已知第10天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为121元.
(1)求k的值;
(2)给出两种函数模型:①,②,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从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种函数来描述该商品的日销售量与时间x的关系,并求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3)求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元)的最小值.
20.甲、乙、丙、丁四名选手进行羽毛球单打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即任意两位参赛选手之间均进行一场比赛.每场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即最先获取两局的选手获得胜利,本场比赛随即结束.假定每场比赛、每局比赛结果互不影响.
(1)若甲、乙比赛时,甲每局获胜的概率为,求甲获得本场比赛胜利的概率;
(2)若甲与乙、丙、丁每场比赛获胜的概率分别为,,,试确定甲第二场比赛的对手,使得甲在三场比赛中恰好连胜两场的概率最大.
21.如图,在三棱锥中,,,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1)若,,求三棱锥的体积;
(2)若M为BC的中点,求直线AD与EM所成角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记是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1)证明:当时,;
(2)当,满足,求的最大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先由复数的运算求得,进而得到,再求模长即可.
【详解】
,则,则.
故选:B.
2.C
【解析】
【分析】
设此圆的底面半径为,高为,母线为,根据底面圆周长等于展开扇形的弧长,建立关系式解出,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此圆锥高.
【详解】
设此圆的底面半径为,高为,母线为,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圆心角为的扇形,
∴,
又,解得,
因此,此圆锥的高.
故选:C.
3.A
【解析】
【分析】
由概率加法公式求解
【详解】
由题意

故选:A
4.C
【解析】
【分析】
取AB的中点R,连接RN,RQ,,根据M,N,P,Q为中点,得到,从而为直线PM与NQ所成的角求解.
【详解】
解:如图所示:
取AB的中点R,连接RN,RQ,,
因为M,N,P,Q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所以为直线PM与NQ所成的角,
又因为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设,按、分别探讨函数的性质,借助图象关系及已知列出不等式,求解作答.
【详解】
令,当时,,
若,则当时,,当时,,,
函数的图象是由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而得,
显然的图象总在的图象的上方,即恒成立,因此,
若,当时,,因为奇函数,函数在R上的图象,如图,
把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的图象,要,恒成立,
当且仅当射线经平移后在射线及下方,于是得,则,
综上得,即,而,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睛:由一个函数经左右平移得另一函数,两个函数式为不等式的两边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作出原函数图象,借助图象分析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D
【解析】
【分析】
结合所给函数性质逐一验证,只有D项符合
【详解】
对A,若,则由可得,无法判断大小,故A错;
对B,若,则由可得,无法判断大小,故B错;
对C,若,则由可得,得到,无法判断大小,故C错;
对D,若,则有可得,则,又为增函数,故,故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分析】
由辅助角公式可得,根据时有最大值可得
,求出,再根据奇偶性并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

取,
当时,有最大值,
即,所以,可得,
所以,,
则,
因为,所以,为偶函数,


故B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分析】
根据余弦定理和的面积公式,结合题意求出、的值,再用表示,求出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且的面积,
由,得,化简得,
又,,联立得,
解得或(舍去),
所以,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
设,其中,所以,
由对勾函数单调性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当时,;当时,;
所以,即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点睛:由,所以本题的解题关键点是根据已知及求出的取值范围.
9.BC
【解析】
【分析】
由数量积的定义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
对于A,,,显然不一定相等,A错误;
对于B,,B正确;
对于C,,故,C正确;
对于D,,则,D错误.
故选:BC.
10.BCD
【解析】
【分析】

对于A:利用单调性的定义,要使为增函数,进行运算,产生矛盾,即可判断;
对于B:利用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对于C、D: 用判别式法求值域即可判断;
【详解】

对于A:设,且,则令,
所以因为,所以.
要使为增函数,只需恒成立,
所以,

而,所以矛盾,故A错误;
对于B:要使对为偶函数,按偶函数的定义,只需,即
,解得:b=0.
即,对为偶函数.故B正确;
对于CD: 定义域为R,
所以关于x的方程有解,
当时,有有解,
当时,只需,
即,
而,
所以关于y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有解,故CD正确;
故选:BCD.
【点睛】
(1)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①定义法;②导数法;
(2)求二次分式型函数的值域可以用判别式法.
11.AD
【解析】
【分析】
由余弦定理判断A,利用正弦定理和正弦函数性质判断B,由正弦定理,切化弦及正弦函数性质判断C,由余弦定理判断D.
【详解】
由余弦定理,A正确;
,由正弦定理得,,是三角形内角,所以或,即或,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B错;
由得,,同上得或,C错;
若,所以,因此,
所以,即,,,所以为锐角,显然边最大,角最大,所以为锐角三角形,D正确.
故选:AD.
12.BCD
【解析】
【分析】
对于A选项,直线MN与直线CD为异面关系,所以A错误;
对于B选项,当 时,其长度恰好等于底面梯形中位线的长度,易知M,N两点在底面的投影恰好落在DE和CF上,可得平面平面;
对于C选项,可找出NF的平行线,将垂直的判断转化为异面直线所成角;
对于D选项,从翻折的过程看二面角的变化趋势可得.
【详解】
对于A选项:如图,分别取EF,CF的中点Q,S,连接AP,BP,DQ,
易知均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所以在翻折过程中M,N两点在底面的射影分别落在直线PA和PB上,如图2,易知,
设M,N两点到底面的距离分别为,则,
因为平面,所以,又,所以,
易得,则,则易知共面,共面,
易知异面,所以不在同一平面内,则A错误;
对于B选项:当 时,恰有,则MNSO为平行四边形,由对称性知此时,M,N两点在底面的射影即为O,S两点,所以,得平面平面,则B正确;
对于C选项:过M点作交EF于T,即为DM与FN所成角,易知在翻折过程中,
又因为,则当时,,即,所以C正确;
当,由B选项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此时DE与CF的夹角即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易知此时的夹角为,
而与在翻折的极限位置为,即两平面的夹角的最大值为
,所以在连续变化过程中必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平面平面 ,所以
D正确.
故选:BCD.
13.
【解析】
根据题意将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结合函数图象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得, ,并且对于值域中的每一个数,都有至少两个不同数和,使得成立.
①当时, 在上单调递减,显然,此种情况不成立.
②当,在上的值域为,由的函数图象可知,只要使得,则解得.
③当时,在上的值域为,由的函数图象可知,要满足即可,得,综上所述,.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结合函数图象可更好的理解题意,属于能力提升题.
14.
【解析】
【分析】
利用韦达定理得,再解不等式即得解.
【详解】
因为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
所以.
因为,
所以,
即,
所以,
所以
解得
故答案为:,
1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设,所以,所以,求出的范围,所以,分析求最值即可.
【详解】
,所以,设,
代入,则有,看成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若方存在,则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有解,
所以判别式或,
所以或
又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得等号,此时,.
故答案为:.
【点睛】
求函数最值和值域的常用方法:
(1)单调性法:先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再由单调性求最值;
(2)图象法:先作出函数的图象,再观察其最高点、最低点,求出最值;
(3)基本不等式法:先对解析式变形,使之具备“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
(4)导数法:先求导,然后求出在给定区间上的极值,最后结合端点值,求出最值;
(5)换元法:对比较复杂的函数可通过换元转化为熟悉的函数,再用相应的方法求最值.
16.##
【解析】
【分析】
先构造出,利用题目条件求出,再借助中线定理求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的最大值,即可求解.
【详解】
设,,,
∵,∴点是的重心,
又∵,
∴.∴是直角三角形,
又∵,即,则,,,.
在中,,两边同时平方得,又,可得,
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关键点一在于利用条件构造出,进而求出,关键点二在于借助中线定理求出,进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中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注意积累掌握.
17.(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数的除法运算化简复数,再根据纯虚数的实部为,虚部不为求出的值,进而求出复数的模;
(2)首先根据第(1)问求出,然后根据复平面上对应点在第二象限,则实部小于,虚部大于,解不等式组求出的取值范围.
(1)
依题意得,

若是纯虚数,则,解得,
,.
(2)
由(1)知,,
,,
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解得,即.
18.(1);
(2);.
【解析】
【分析】
(1)利用余弦定理可得,,然后利用正弦定理及面积公式即得;
(2)利用正弦定理及面积公式可得,然后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得.a
(1)
由题可知,
在中,,,,
所以,即,
∴,
在中,,
由正弦定理知,
所以,
故;
(2)
在中,由正弦定理知,,
所以,
同理在中,,
∴,
所以,,
当时,,
即,.
19.(1)
(2)选择②,,(,)
(3)121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第10天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为121元,列式求得答案;
(2)由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确定描述该商品的日销售量与时间x的关系,代入表述数据可求得其解析式;
(3)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分段求出函数的最小值,比较可得答案.
(1)
因为第10天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为121元,
所以,解得;
(2)
由表中数据可得,当时间变化时,该商品的日销售量有增有减,并不单调,
故只能选②:
代入数据可得:,解得,,
所以,(,)
(3)
由(2)可得,,
所以,,
所以当,时,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有最小值,且为121;
当,时,为单调递减函数,
所以当时,有最小值,且为124,
综上,当时,有最小值,且为121元,
所以该商品的日销售收入最小值为121元.
20.(1)
(2)丁
【解析】
【分析】
(1)分第一局第二局,第一局第三局,第二局第三局获胜求解;
(2)分甲在第二场甲胜乙,甲胜丙,甲胜丁求解.
(1)
解:设甲在第i局获胜为事件,事件“甲获得本场比赛胜利”,
则,
所以.
(2)
若甲在第二场与乙比赛,则甲胜乙,且在甲丙、甲与丁的比赛中,甲只胜一场.
此时,甲恰好连胜两场的概率;
若甲在第二场与丙比赛,则甲胜丙,且在甲与乙、甲与丁的比赛中,甲只胜一场.
此时,甲恰好连胜两场的概率;
若甲在第二场与丁比赛,则甲胜丁,且在甲与乙、甲与丙的比赛中,甲只胜一场.
此时,甲恰好连胜两场的概率.
因为,所以,甲在第二场与丁比赛时,甲恰好连胜两场的概率最大.
21.(1)
(2)
【解析】
【分析】
(1)作出辅助线,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余弦定理求出,求出底面积和高,进而求出三棱锥的体积;(2)利用空间基底表达出,结合第一问结论求出,从而求出答案.
(1)
取AC的中点F,连接FD,FE,由BC=2,则,故DF⊥AC,EF⊥AC,故∠DFE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连接DE,作DH⊥FE,因为,所以平面DEF,因为DH平面DEF,所以AC⊥DH,因为,所以DH⊥平面ABC,因为,由勾股定理得:,,又,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AE⊥CE,且∠BA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解得:或(舍去),则,因为,,所以△DEF为等边三角形,则,故三棱锥的体积;
(2)
设,则,,由(1)知:,,取为空间中的一组基底,则,由第一问可知:


其中,且,,故,
由第一问可知,又是的中点,所以,所以,
因为三棱锥中,所以,所以,故直线AD与EM所成角范围为.
【点睛】针对于立体几何中角度范围的题目,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进行求解,若不容易建立坐标系时,也可以通过基底表达出各个向量,进而求出答案.
22.(1)详见解析;(2).
【解析】
【详解】
(1)分析题意可知在上单调,从而可知
,分类讨论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2)分析题意可知
,再由可得,
,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1)由,得对称轴为直线,由,得
,故在上单调,∴,当时,由
,得,即,当时,由
,得,即,综上,当时,
;(2)由得,,故,,由,得,当,时,,且在上的最大值为,即,∴的最大值为..
考点:1.二次函数的性质;2.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