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共7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共7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10: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雷雨》海报
《雷雨》剧照
【文本解读】
《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阅读本文时要抓住人物关系,初步理解人物性格。选段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冲突”是两段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场戏”,阅读时要注意作者如何设置尖锐复杂的冲突,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同时,《雷雨》的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 《雷雨(节选)》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旷世之作,后来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它就是《雷雨》。
激趣导入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萬”,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他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22年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了解曹禺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这部话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此后,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1937)《蜕变》。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成话剧,从而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1949年以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曹禺擅长以现
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
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
有诗意。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年青时的曹禺
专注写作的曹禺
曹禺与家人
文化常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是一种 艺术,助 、 、 、
等艺术手段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综合性舞台
文学
音乐
舞蹈
美术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语言。
戏剧的意义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欧洲各国通称戏剧(英文drama)。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 1907年在东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同年在上海成立的春阳社、1909年天津南开学校剧团等所演的“新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发端的标志。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
了解现代戏剧(话剧)
话剧的特点: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
戏剧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红色娘子军》 )
剧情繁简和结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 ( 如《雷雨》 )
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戏剧的三大要素
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
人物台词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戏剧文学的特点
要适合舞台表演
要有戏剧冲突
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戏剧语言五个特色: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课堂练习
1、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D
课堂练习
2、下列常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处女作《雷雨》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成的。
B、他陆续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闻名中外的优秀剧作,解放后还写了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和《屈原》。
C、《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D、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以来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
A
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自少年时代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
构思,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
《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
“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
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
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
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中的人物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
繁 漪——周妻,35岁
周 萍——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 冲——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鲁 贵——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侍 萍——鲁贵妻、周萍、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 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周家使女,18岁
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鲁 家: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四凤。
周 家:周朴园、周繁漪、周萍、周冲。
猜猜看,他们是谁?
1.主仆兼“夫妻”关系
2.主雇兼父子关系
3.主雇兼兄弟关系
4.同母异父关系
5.“母子”兼情人关系
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通读剧本,理清人物关系和基本情节结构
四种关系:
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鲁侍萍
③血缘: 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
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
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
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
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
④不正当的情爱关系:
周 萍——四 凤, 周 萍——繁 漪
拓展提高
3、《雷雨》中用了许多巧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四凤做佣人的这一家正是侍萍三十年前做佣人的那一家。
B、侍萍当年曾爱过周家公子周朴园,四凤又爱上了周家的一又一代公子周冲。
C、鲁大海带领工人斗争的酱家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
D、四凤所爱的周家公子正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
B
时间: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地点:周公馆的客厅里
 
体现了戏剧的什么特点?
阅读舞台说明,获取戏剧信息:
新知讲解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雷雨》(节选)结构
请大家认真阅读剧本节选部分,作者写了几场戏?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最精彩的“戏”在前半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前的矛盾冲突波澜迭起。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蘩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与婢女四凤相恋。蘩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而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也就是周萍的亲生母亲。同时,三十年前被鲁侍萍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且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了解《雷雨》
这些矛盾同时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激化,趋向高潮。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开枪自杀,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周朴园孤苦伶仃。……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了解《雷雨》
《雷雨》故事情节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周萍,老二鲁大海)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
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周朴园夫妻矛盾尖锐,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在周家做工的四凤相爱,周冲也喜欢四凤。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
园收买工人代表,签定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戏 剧 冲 突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
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
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尝试梳理出课文中出现的矛盾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的感情纠葛
资本家同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
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见面
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矛盾焦点:
戏剧冲突
把握戏剧冲突
揣摩戏剧语言
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鉴赏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人物潜台词。
周朴园: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你 ——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哦,侍萍!(低声)是你?
通过周朴园的语言看其心理变化过程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较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大祸临头之感
——恍然大悟,有些不知所措
——明白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恼怒,害怕
手段 言行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并开出支票。
当周朴园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当年的侍萍后,他有哪些变化?
请大家朗读第二层次,标画出相关信息。
分析人物背后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
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
如何理解周朴园的这些行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
①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②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③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
④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⑤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曹禺
真情说
1、 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2、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也是
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
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
假意说
1.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2.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他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一 片 深 情
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冷 酷 无 情
他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形象鉴赏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当她感觉到周朴圆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圆卑鄙无耻的嘲笑讽刺。
冷静清醒
当她面对周朴圆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圆的始乱终弃;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刚强自尊
形象鉴赏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
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如何理解鲁侍萍撕钱这一动作行为?
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鲁侍萍性格
刚强中有天真,
怨恨中有情思
控诉周朴园的罪行
拒绝周朴园的施舍
揭露真实身份
承诺不告隐情
被怀旧之情触动
天真
刚强,自尊
形象鉴赏
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迫害的旧社会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和自尊。
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认出鲁大海之后
形象鉴赏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矛盾焦点



形象鉴赏
第二场戏是围绕周朴园与鲁大海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展开冲突。
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揭露周朴园一家血腥的发家史。
周朴园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问题探究
“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对鲁大海说,就数你闹得凶,小心我收拾你;同时告诉侍萍,他不想也不会认这个儿子。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从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作家本人谈《雷雨》: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 300块钱。大海又顽强地与打手们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可以看出,鲁大海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他代表广大工人群体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毫无作用。
形象鉴赏
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鲁大海性格
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右为曹禺亲自扮演的周朴园
形象鉴赏
课文内容 性格特征
他为了迎娶富家小姐,和他的母亲在年三十夜里将侍萍和她刚生下三天的孩子赶出家门。 冷酷无情
他一直使用当年的旧家具,摆着侍萍的照片,保留着关窗的习惯。他怀念的只是当年温柔、贤惠且他以为已死去不会给他造成威胁的侍萍,只是寻求良心上的安慰。 对旧时恋人的怀念,是周朴园身上存留不多的人性温情 伪善
他在和侍萍的谈话中得知侍萍还活着时,却不想见她;而在得知眼前所站的人就是侍萍时,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他没能躲过去,侍萍要来敲诈他,并试图用金钱了断一切. 虚伪、自私、冷酷、利己、行事狠辣
课文内容 性格特征
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另一方面采取分化收买政策,并开除闹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阴险、奸诈
在与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虽然明知对方是自己的儿子,却依然保持冷漠、傲慢、居高临下的口吻,一步步戏弄鲁大海,告知他罢工斗争早已被分化瓦解的事实。 强硬、老谋深算
鲁大海揭露他的发家史。 冷酷无情、丧失人性、唯利是图
总体概括 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年轻时留过洋,是一家煤矿的董事长。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他虚伪、自私、冷酷、强硬、老谋深算的性格特征。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如何理解这段对话?
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看到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课文以鲁家母子的离去作为结束。那么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
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斗争即将到来。
“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
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你认为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作品主题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课堂练习
AD
1、《雷雨》是本质的矛盾冲突是哪两项( )
A、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B、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C、周朴园同繁漪——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D、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2、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
周朴园 (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 (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忽然严厉 地愤怒冷冷地悲愤 B.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
C.冷冷地悲愤忽然严厉地怨愤 D.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B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丰富的潜台词(暗示内心世界)
高度个性化(揭示性格)
富于动作性(推动剧情)
语言艺术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周为什么变脸?
名声和利益受到威胁
虚伪 冷酷
高度个性化
语言艺术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的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让人体味、咀嚼。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丰富的潜台词
语言艺术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语言艺术
丰富的潜台词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 鲁贵像是个 很不老实的人。
为什么将话题突然转到鲁贵身上?有什么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也不要让鲁贵知道。”
“鲁贵知道了会来敲诈,对我没好处。”
语言艺术
丰富的潜台词
语言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暗示)
(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说不定,也许记得”
“老爷,没有事了?”
…… ……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推动情节发展)
(提醒周朴园)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语言艺术
《雷雨》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
《雷雨》在结构上基本遵循了“三一律”。
《雷雨》通过运用“三一律”,在结构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除了很小一部分场景转移到鲁家外,整部剧都发生在周公馆的一个闷热的夏日。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如“雷雨”一般在这个时空集中爆发,猛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三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主导原则,要求戏剧有时间、地点和行动(情节)的一致。具体地说,就是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不超过一昼夜”的短时间内(时间律),发生于人物在这一时间内所能到达的地点(地点律),同时所有情节要有内在统一性(行动律)。
课文节选的部分有哪些戏剧冲突?
(1)外部冲突(人物之间的冲突):
在《雷雨》这部剧作中,其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伦理道德和阶级矛盾上,如四凤和鲁贵之间,周萍和周朴园之间,繁漪和周萍、周朴园之间,繁漪和四凤之间,周萍和四凤之间,周朴园和鲁大海、鲁侍萍之间等等,都存在或新或旧、或隐或显且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2)内部冲突(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侍萍因善良而不认子,怕影响儿子的名声;周朴园因自私而要割断许多亲情(夫妻情,母子情,父子情);侍萍因真诚而处处为周朴园着想(不当别人面认夫,不提任何要求,答应永不再见面),怕影响他的家庭、地位和声望;周朴园因虚伪而一反常态,由平时的思念变成责问与厌恶;侍萍因坚强而独自活着并想方设法把儿子抚养成人,周朴园因懦弱而怕后妻的取闹就抛妻别子;侍萍因自尊自重而拒绝周朴园的帮助,再困难也独立去承受,周朴园因唯我独尊而践踏妻子儿女的感情。
素材积累
曹禺名句
1.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2.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
3.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不然,他总会感受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4.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5.我忍耐不下了,我渴望着一线阳光,我想太阳我多半不及见了,但我也愿望我这一生里能看平地一声巨雷,把这群盘踞在地上的魑魅魍魉击个糜烂,哪怕因而大陆便沉为海。
6.人生不就是这个调子吗?既凄凉,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