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7 15: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花木兰
中国古代巾帼英雄
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南朝
十六国
前秦
北人南迁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前秦
东晋
对峙
4世纪后期,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秦朝末年:
东汉末年:
十六国东晋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苻坚进攻东晋时骄傲地说,我这么多的军队,把每个兵的马鞭子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
猜一猜:与淝水之战有关成语
苻坚吃了败仗后,登上城楼,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晋将以精锐八千涉水进击,秦兵大败。苻坚带兵逃走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
风声鹤唳
【问题】淝水之战后,结束北方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一、北魏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时间
民族
统一北方时间
统一北方影响
一、北魏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时间
民族
统一北方时间
统一北方影响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部
439年
①结束了北方十六国以来的分裂
的局面
②中国正式进入北朝时期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南朝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
汉名元宏)
拓跋宏五岁即位,掌权的是
其祖母冯太后。
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
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
1.改革背景:
鲜卑族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旧习俗,要治理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要怎么改革才适合呢?
北魏孝文帝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改革措施:
①494年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②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②洛阳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改革影响: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天生强大没办法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趋向一致。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生产
方式
生活
方式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民族心理
1.表现:
魏晋犁地图砖画
少数民族学习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汉族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蒸馍烙饼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人胡食图:描绘汉人在吃烧烤的情形
北魏经典拓碑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材料: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
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材料:这一民族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你认为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对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
材料:这一民族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你认为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对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方式:生产生活、社会习俗、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等
2.影响: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②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今的富强,离不开各族人民的支持,也离不开各族人民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同。相信,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伟大的民族复兴梦一定会实现。
前秦
淝水之战
东晋
前秦衰败
北方分裂
北魏统一
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促进民族交融
中华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