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细菌的菌落一般呈什么颜色?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呈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教师】真菌的菌落呈什么颜色,有哪些形状?
【学生】颜色有红、褐、绿、黑、黄色等;形状一般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了细菌的菌落特点,那么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作为单个的细菌,其形态、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细菌的发现
【教师】介绍列文·虎克和他发现细菌的过程。进而提出当时人们共同的疑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它们是从哪来的?
【学生】随老师一同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
【教师】19世纪时,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接着介绍巴斯德和他的鹅颈瓶实验。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
【教师】老师带着学生进行总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同学们只有努力学习、涉猎各科知识,在平时积极训练自己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做好实验,为将来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简单的介绍巴氏消毒法。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细菌的图片,提问: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
【学生】试着总结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教师】播放视频:细菌的结构。
【学生】观看视频,熟知细菌各结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合作交流后回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三)细菌的生殖
【教师】播放动画:细菌的生殖。
【学生】观看动画,了解细菌细胞分裂生殖的过程。
【教师】各小组探究若细菌30分钟繁殖一代,4小时后,原来的100个细菌总共能繁殖出的细菌数目。
【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感受细菌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性。
【教师】介绍芽孢的概念及作用。强调芽孢并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学生】认识到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教师】提问:根据以上学习的细菌内容,大家来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为什么我们的地球没有被细菌充满呢?
【学生】思考回答。
三、课堂反馈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二节 细菌.docx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