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7 17:3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课前回顾
尼罗河
古埃及文明


发展历程
兴起
统一
强盛
衰亡
文明成就
建筑:
政治:
医学:
天文学:
文字:
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法老集军政财神权于一身
太阳历
木乃伊
象形文字
用途、意义
古代两河流域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习目标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及其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的兴衰历程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及地位
两河流域发源于两河流域,什么是两河?
1、地 理 位 置
新月沃地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西亚地区
两河流域发源于两河流域,什么是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
两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
(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希罗多德说过: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生活过的伊甸园就是在这里。
但是两河流域位于三洲交界处,虽然资源优渥,但地理环境开放,易受外部入侵,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频繁。
2、发展历程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小城市为中心的小国,例如乌鲁克,乌尔,拉伽什,这些小国的居民都被称为苏美尔人,彼此之间纷争不断。
兴起: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外来的阿卡德人战胜了苏美尔人,建立了阿卡德王国,但也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化。
初步统一: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2世纪末,苏美尔人重新崛起,击败阿卡德王国,建立“乌鲁克第五王朝”、“乌尔第三王朝”。
但到了乌尔第三王朝末期,王权衰落,各地割据,西方的阿摩利人与来自东方的埃兰人也不断夹击入侵复兴的苏美尔政权。
到最后,苏美尔政权再次消亡,阿摩利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巴比伦王国。
知识拓展
2、发展历程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继任巴比伦王国第六任国王,彻底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王国进入强盛时期。
强盛
2、发展历程
汉谟拉比死后,巴比伦王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暴动频发,国力渐渐衰落,甚至被附近的赫梯帝国攻陷巴比伦城。
公元前1595年,巴比伦王国被外族人灭亡,两河流域再度分裂,直至被亚述帝国重新统一。
但强盛的亚述帝国最后在末代君王的领导下身陷战争泥潭,且因王室内部斗争激烈,内耗严重,外敌趁机入侵,公元前605年,在其他国家的的联手下,亚述帝国灭亡。
知识拓展
2、发展历程
亚述帝国灭亡之后,参与其中的新巴比伦王国逐渐壮大,留下许多传说,例如空中花园与巴别塔。
而因为新巴比伦王国的存在,先前由汉谟拉比统治的巴比伦王国被称之为古巴比伦。
但到了公元前540年,波斯开国君主入侵巴比伦,公元前539年,巴比伦灭亡,波斯帝国建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彻底断绝。
知识拓展
约公元前
3500年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小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兴起
苏美尔
约公元前
24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539年
初步
统一
统一
强盛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
新巴比伦
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消灭
灭亡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文明代表
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长达三千年,其中有两个耀眼的文明代表,即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两者各自留下辉煌的文明成就。
文明成就:① 楔形文字
约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属于象形文字。因其线条一头粗、一头细,就像楔子或钉子,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或者钉头字,被使用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
苏美尔文明
书写材料
笔: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
纸:未干的软泥版
苏美尔文明
钉子
楔子
文明成就:① 楔形文字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发明者
特征
古埃及人
苏美尔人
商代人
用图形表示事物或概念的文字
用芦杆或者木棒刻压在泥版上的文字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并联系所学,完成下面表格。
合作探究
文明成就:② 阴历
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苏美尔人使用的星盘
文明成就:③ 60进制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
苏美尔文明
时间、角度、地理坐标。
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到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继任巴比伦王国第六任国王,彻底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汉谟拉比的统治
对外
对内
各个击破,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政治
法律
经济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大兴水利
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众神之王
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遗址和想像图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古巴比伦城
汉谟拉比
太阳神
象征权力的权杖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君权神授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你认为法典的内容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地位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2)目的
(3)内容
①社会等级森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同态复仇法
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古巴比伦社会
②奴隶制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倘自由民娶妻,其妻病,彼可另娶,惟不得离弃其妻;其妻得居所建之屋中,彼应赡养其妻,以终其生。
婚姻
如果一个人领养了一个儿子,养子却对其养父母造成伤害,则这个养子将回到他的原来的家庭。
家庭
(3)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古巴比伦社会
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倘塔木卡(大商人)以银贷与沙马鲁(小商人)而不计息,而沙马鲁于所至之处遭受损失,则彼应以全部本金归还塔木卡。
倘自由民雇用手工业者,则每日应给报酬。
宗教色彩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③商品经济活跃: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的规定
(3)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古巴比伦社会
①《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②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意义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
商品经济
社会生活
如果有人控告一个人,被告到河边跳进河里,如果他在河里下沉,他的控告者将占有他的房子。但是如果河流证明被告是无罪的,他毫发无伤,那么带来指控的人将被处死,而跳进河里的人将占有属于原告的房子。
交河神审判
①处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法律公平十分有限
②审判和刑罚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局限性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第二八二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快速识记
①古巴比伦社会的等级是如何规定的?
自由民(拥有公民权)
自由民(无公民权)
奴隶
②奴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被压迫的地位,没有任何自由。
③你认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奴隶主的阶级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课堂总结
发源地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
发展历程
兴起
统一
强盛
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时期
文明代表
苏美尔文明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
(君主专制)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维护奴隶主立利益
等级、奴隶、经济
第一部……
人类文化遗产
课堂巩固
1.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城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B
课堂巩固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A
课堂巩固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
课堂巩固
4.《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有2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有36条。这些条文反映出古巴比伦(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女性地位非常低下
D.民主平等观念盛行
A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
两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
(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古代两河流域
北部
亚述
南部
巴比伦尼亚
北部
阿卡德
南部
苏米尔
充沛水源
肥沃土壤
孕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