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18: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潮》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观潮》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观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通过阅读,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二、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或视频,帮助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文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观潮》一文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的课时是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起景象。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是生活实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到过江边,有没有见过潮水涨落的现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真实的情感。而我在总结同学们所说内容时,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然后,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我会随机点名学生读生字。让学生说出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以及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扫清阅读障碍,为深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首先,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之后,我会询问学生课题的“观”和第一自然段中所出现的“观”意思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它们又分别是什么意思?紧接着我会让学生再读几遍潮来前的句子,体会其特点。随后我会展示盐官风光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此时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当课文朗读完毕后,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以播音员的身份转述钱塘江的美景,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升华情感。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知识点。然后留下“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自主学习,为下节课的展开做铺垫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首先,我会让学生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重点辅导学生书写“盐、昂、震”。然后我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潮的资料,目的是把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巩固所学,拓展视野。
六、说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
观 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堵水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恢复平静
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