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21:1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等;
2.通过反复诵读,欣赏桃花源的美好情景,品味作者简练自然的语言风格;
3.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感情,激发学生在新时代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
2.分析世内世外两世界的巨大差异,理解作者虚构桃花源所要寄托的理想。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初步掌握了本文发生的故事。整个故事都围绕“桃花源”展开,那么“桃花源”在陶渊明的笔下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文字去解读这个“世外桃源”。
二、细读文本,比较“世内”“世外”两个世界
想必大家在预习过后都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就源自这篇文章,用来比喻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地方。“与世隔绝”,是桃花源的重要特征,即文中所说的“绝境”。
(一)抓“绝境”,说桃源世界之美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由“绝境”二字可知,文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渔人生活的世内,一个是桃花源的世外。请同学们以渔人的视角,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桃源之境。
(要求:①以规定句式回答:桃源世界有……;②让学生小声读课文,并在书上做出标记;③教师先给出例子,再让学生按照一找句子、二译句子、三说理解的步骤回答。)
教师示例:桃源世界有优美环境。体现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中,意思是,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一类。土地肥沃,池塘粼粼、桑树高大、竹子青翠,环境十分优美。
预设:①桃源世界有稳定保障。体现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句中,意思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屋住,有田耕,生活就有了保障。
②桃源世界有宁静氛围。体现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中,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句以听觉写桃花源的宁静。
③桃源世界有安闲快乐。体现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中,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这句是写出了桃花源人精神的快乐。
④桃源世界有淳朴民风。体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句中,意思是,就邀请渔人去他们家,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便”,表立即,马上,写出村中人的热情好客。
⑤桃源世界有富足生活。体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两句上,正因为家家酒肉充裕,菜蔬充足,才能快速拿出食物款待渔人,所以,村中人物质上很富足。
2.绝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还指风景绝佳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源是与世隔绝之绝境,也是风景绝佳之绝境。绝境真乃绝境也!请同学们齐读文章二三两段,边读边想象桃源情景,再次感受桃源世界之“美”。
(学生读完之后,教师须在节奏、情绪以及重读等地方作出指导,并让学生再各自读一遍。)
(二)抓“留白”,说渔人世界之乱
1.请同学们再读这个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源人为什么要与世隔绝?
预设:避乱。
2.几百年过去了,桃源外的世界还“乱”吗?那是怎样一个社会呢?请大家从文中寻找一些线索,小组交流讨论,从而破解密码吧!(此问题有一定难度,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凝聚智慧,且教师适当点拨。)
预设: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中,看出渔人所处的社会并不好,如果好的话,村中人就不会“皆叹惋”,而是“皆惊叹”了。(此处涉及留白的知识点,教师可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简要介绍: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还能够使文章更简略。)
3.请大家结合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试着弥补文章留白处,用渔人世界有……的句式来描述。(教师适时展示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回答)
展示时代背景: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政治极度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其结果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预设:①渔人世界有严苛的捐税。②渔人世界有频繁的战争。③渔人世界有困顿的生活。④渔人世界有离散的亲人。⑤……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是本课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利于衔接后文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比较桃花源内和桃花源外两世界的巨大差异,教师再适当点拨,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作者的目的——寄托理想以及对理想难以实现的失落之情。该环节包括两部分:抓“绝境”说桃源世界之美以及抓“留白”说渔人世界之乱。这个说桃源世界之美的设计,意在将朗读、翻译、思考融为一体,最终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此外,补白的目的,在于巧妙地达成写作时代背景的延伸,其旨归仍然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关于文言文教学,许多教师常常在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无法抵达文学审美的层面。这个环节的设计,就尝试“文”“言”并重,“工具”与“人文”双全。古文的教学还特别注重多读,此处将朗读贯彻教学环节当中,以读促思、以读促品,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桃源内外,两重天地。一个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现世安稳,一个是政权更迭民生凋敝的乱世离散;一个是“皆出酒食”的热情好客,一个是“处处志之”的背信弃义;一个是岁月静好,一个是负重前行。一个世界很精彩,一个世界很无奈。这就是桃源世界与渔人世界的不同。两相对比,作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四、作业布置
1.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源行》(王安石);
2.思考题:默读课文最后两段,结合前文所学内容,分析总结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作者讲述桃花源的故事真正用意何在?
六、板书设计
点评:
本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通过细读文本,比较“世内”“世外”两个世界,抓住“绝境”二字,分析桃花源世界之美,并且抓“留白”,阐述渔人世界之乱。 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比较桃花源内和桃花源外两个世界的巨大差异,帮助学生推导出作者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