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家里养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基于以上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分析保护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
(1)教师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2)教师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3)教师准备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情境导入 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生长期中总吸量204228g100%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g0.92%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g0.12%?2010g98.96% 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呢?水是从哪儿散失的呢?等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由问题导入课题。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 问题引导:你想知道显微镜下的叶片是什么样子的吗?问题提示:制作徒手切片时应注意些什么?你是怎样做的?你制作的徒手切片是否成功?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你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你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参与学生讨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和发表独持见解的同学予肯定和鼓励,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验证实验: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对比实验:先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观察思考探究: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拓展实验: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1、叶片气孔情况。 演示实验:课前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请学生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问题引导: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片的哪种结构散失的?叶片正面和背面散失的水分一样多吗?为什么? 探究实验: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验证实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进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