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六年级下册 第三节 种子植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六年级下册 第三节 种子植物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0 15: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种子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种子的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会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团结协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种子植物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运用观察和实验法探究实验。
难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胚的观察。
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别是实验,学生只要看到实验器材就会引起骚动。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导致实验场面难以控制。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在小学科学中认识过种子,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种子的结构及胚的各部分将来会发育成的器官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开课引发学生好奇,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引入种子的探究,教学方法上避开枯燥的讲解,让学生亲自参与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点讲析、有奖问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七个环节,其中拓展延伸视时间长短而定。
(1)由古诗《悯农》引入新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期待寻找答案。借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进而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自由搜寻答案。
(2)合作探究共分为分享和实验两个环节。先由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收集的种子并介绍对应植物的特征。在实验探究环节,只强调注意事项。弱化实验过程讲解,仅将其展示在屏幕上供参考使用。
(3)重点讲析环节,根据学生不易理解的种孔、胚的结构以及菜豆和玉米种子对比的相关知识,采用提问式教学。
(4)有奖问答采用趣味砸金蛋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挑战的题目。关注不同学生的层次。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挑战难题,在高端洋气上档次的一组题目中,还故意设计了一个未讲的知识点,即种子和孢子谁的生命力最强。选择在此环节还设有奖励-水果,当然在品尝水果之后还要在下节课汇报这些水果的种子着生位置。
(5)若有时间则选择了拓展延伸一些种子之最,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6)提问式课堂小结,使学生对照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