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
教材分析
《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这节课是介绍完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后的一个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要注意什么?血型的分类如何?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成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前三节内容已经使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一章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
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讨论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通过无偿献血制度的宣传,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ABO血型的种型,输血的原则,输血与血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本课的课件。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探究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提出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急救?
二、新知探究
(一)血量与输血
1.交通事故后,伤者被送往医院,需要紧急输血。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2.[讲述]: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ml),对健康没有影响;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ml),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二)血型与安全输血
1.课件展示:输血技术的探索。
直观地发现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2.[提问]:你知道小故事中提到的ABO血型吗?
[讲述]: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3. 课件展示: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
血型 凝集原 (红细胞) 凝集素(血清)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
O 无 抗A抗B
4.课件展示:红细胞凝集成团。
[讲解]: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5.[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你知道血型是如何鉴定出来的吗?
[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背影知识]:
血型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A 不凝集 凝集
B 凝集 不凝集
AB 凝集 凝集
O 不凝集 不凝集
[总结]: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
6.指导学生填写输血关系图。
(三)成分输血与无偿献血
1.出示照片:几种不同类型的缺血病人,提问对于不同的病人,输血时输入的血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
2.展示无偿献血照片
三 知识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
教学反思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