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验卷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验卷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7 20: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验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右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色散
2.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3.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4.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5.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10月1日上午10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右图所示,教练机梯队在天安门上空拉出道道彩色烟带,格外引人关注。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条条美丽的“彩带”是因为(  )
A.“彩带”能发出彩色的光
B.“彩带”能反射太阳光中对应的色光
C.“彩带”是太阳光色散而形成的
D.“彩带”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彩色光
6.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7.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其中(  )
A.“树荫”是圆形的,是树叶的影子
B.“树荫”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像
C.“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像
D.“光斑”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影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 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光的传播 介质。
9.如右图所示是佛山市2019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之上的信息,是因为光在纸上发生了 。
10. 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入射角为   度;当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是   度。
11. 身高1.70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m,镜中的像高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变大”、“变小”“不变”)。
12. 太阳灶是用 镜制成的,它对太阳光有 作用,从而用来烧水、煮饭。汽车的后视镜是 镜。
13.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适当的   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白布做成的,因为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4.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   (填“正确”或“错误”)假如终点记时员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   (填“偏高”、“偏低”),应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因为 。
三.作图题(15题3分,16题3分,17题3分,18题3分,共12分)
15.(2018 滨海)画出图甲中的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及其大小。
潜水员在水中A点,看到岸边物体B的像B′,请在图乙中画出B′的大致位置,并画出光路图
甲 乙
17.如图丙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1/4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的光路图。
18.“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丁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
丙 丁
四.实验探究题(19题6分,20题6分,21题9分,共21分)
19.如甲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3)甲图中若让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 入射角;
(3)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若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
折射角的最大值可能为 。
21.我校的小勇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1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B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C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C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C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小勇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B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2)选择的蜡烛C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C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蜡烛A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会/不会)承接到像,这说明平
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实)像;
(5)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明亮/黑暗)环境中进行;
(6)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
(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 保持A、C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
(8)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乙所示,实验则不能成功,理由是

五、计算题(22题4分)
22.天文学家借助望远镜观察到了一颗太空陨石撞击月球时发出明亮的闪光,当时月地之间距离为3.84×108m,求撞击产生的闪光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传播到地球?
六.综合能力题(23题8分,24题6分,25题7分,共21分)
23.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
探究如下:
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下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③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
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 、 的 像。
(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 。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 。
如图所示,小明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焰的正立像 D.蜡焰的倒立像
(3)为了增大蜡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之一是:减小 的距离。
(4)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在同一侧的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逆”)时针旋转的;
(5)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所示 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的大小进行实验。
25.(2018 顺德)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下图所示,让一束光从半球形玻璃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O不动,当入射角较小时,在界面处既发生了反射,又发生了折射;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40°时,折射角增大到90°,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此时只有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光线 是入射光线,光线 是反射光线,光线 是折射光线。
(2)实验中光线OB顺时针旋转时,光线OA旋转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当入射角等于30°时,反射角 30°,折射角 30°(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若光从空气射向半球形玻璃的O点,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 达到90°(选填“能”或“不能”)。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验卷
1.C 2.D 3.A 4.C 5.B 6.A 7.C
8.同种均匀介质 真空 不需要
9.吸收 反射 漫反射
10.600 450 00
11.6 1.70 不变
12.凹面 会聚 凸面
13.色散 紫外线 各种
14.错误 偏低 空气中,光速比声速更快
如图甲所示 16.如图乙所示 17.如图丙所示 18.如图丁所示
19.(1)竖直 同一平面内 (2)4 镜面 (3)OA 可逆
20.(1)反射 折射 (2)小于 (3)大于 增大 900
21.(1)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 (3)不变 (4)不会 虚 (5)黑暗
(6)2 (7)B (8)无法让蜡烛C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23.(1)发散 (2)相同 完全重合 (3)正立 缩小 虚(4)汽车后视镜 更大
24.(1)实像 直线传播 (2)D (3)光源和小孔 (4)逆 (5)B
25.(1)CO OB OA (2)逆时针 (3)等于 大于 (4)不能
海市蜃楼 笔在水面处“折断” 凿壁偷光 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β
α
γ
O
甲 乙
图1 图2
A B C D
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