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22: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项脊轩志
明 归有光
谜语:衣锦还乡
(打一明代散文家)
归有光
导入
1、自主梳理课文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各类句式。
2、培养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
3、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学习目标:
1、了解归有光及其散文成就。
2、诵读课文,读对字音句读。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第一段,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句子。
第一课时
解题: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
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为“唐宋派”。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风格朴实,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文体知识
1.归有光字熙甫,号 ,别号 ,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
,感情 ,细节 。
震川
先妣事略
思子亭记
寒花葬志
家庭琐事
清淡朴素
自然亲切
真挚深沉
生动传神
震川
项脊生
震川先生
文体知识
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 、 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 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 和 ,表达 、 的感慨以及对 、 和 的深切怀念。
叙事
抒情
项脊轩
家庭琐事
物在人亡
三世变迁
祖母
母亲
妻子
字 音
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迨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扉 兀坐 庖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
xuān


yuán
dài
cuàn

b
guī
fēi



jiōng
y u
sh n
y n
háo

páo

xiào
lài

展+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体会情感
2. 听示范朗读, 注意句读情感
朗诵视频
再读课文,划分本文层次。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请据此划分层次:
一、(1-3)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
二(4、5)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情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旧:原来的,旧的
仅:只有
方丈:一丈见方。
下:向下,名作状。
案:案桌
顾:环顾
者:助词
北向:方位朝北
项脊轩,就是旧日的南阁子。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得下一个人居住。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灰尘泥土向下渗漏,雨水直往下滴。每当挪动书桌时,环顾四周也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了。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上:从上面,名词做状语
使不上漏: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前:在前面,名词做状语
垣墙:筑起围墙,名词做动词
以:用来
当:挡住
洞然:明亮的样子
胜:美
我略为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前面开了四扇窗,院子四周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中错杂地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万籁:各种声音
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又称望。十六,既望。初一,朔。最后一天,晦。(古诗文中常用两个数字相连而相乘的方法指代某个年龄或日期,类似有“二八佳人”)
明月半墙: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
斑驳:错杂
珊珊:美好的样子
借来的书放满了书架,我在这里安居休息,有时则静默独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拂,桂影摇动,美丽可爱。


翻译句子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拂,桂影摇动,美丽可爱。
又在庭院中错杂地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
1.掌握第二至三段的重点字词及句式。
2.体会作者的悲喜之情。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思考:“志”是一种通过记叙事物抒发感情、感受的文体。那么作者在小屋中的生活感受又是什么呢?(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然:但是,表转折。
可:值得。
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 原先。
为一:构成一体。“一”是数词作名词
迨:等到。
内外:在里面在外面,名词做状语
往往而是:到处都是。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里面和外面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这样。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西:向西,名词做状语
庖:厨房
宴:赴宴,吃饭。名作动
已:已而,不久。
凡:一共,总共。
再:两次
乳:哺乳,喂乳,名作动。
妣,母亲。
先:逝世的
抚:对待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于:和。
每:常常。
所:地方
而:同“尔”,你
兹:这里
而:表修饰
以:用。
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束发:男子十五岁
读书轩中:读书于轩中,省略句,状后。
过:看望
竟日:整日。
比:及,等到。
去:离开。
以:用。
阖:关闭。
效:有成效,成功,名词作动词。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功效,这孩子的成功,那是可以期待的吧!”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顷之:不久。
之:音节助词,无义。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朝:上朝,名作动。
当:一定。
瞻顾:瞻仰回顾。
长号:大哭。
号:哭泣。
禁:忍住
不一会儿,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故:从前。
扃牖:关着窗户 扃:关闭。
而:表修饰。
之:补充音节。
以:凭借、根据。
凡:总共。
得:能够。得不焚:被动句。
殆:大概。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要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思+议
文章第2段“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1-3段写了哪些悲喜之事?
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以此表达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写了修缮后,室始洞然”,一喜;杂植兰桂,栏楯增胜,二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小鸟来食,三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四喜;抒发了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表现了作者怡然自得、孤芳自赏的情趣。
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
祖母对自己的厚望,自己当时又无法改变“读书久不效”的现状,二悲;
轩四遭火,三悲。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翻译句子
导入
文贵情真,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李清照《武陵春》中有这样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归有光是如何写自己的平凡小事的。
1.欣赏课文,感受作者的浓浓深情。
2.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
第三课时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既:已经。
归:旧指女子出嫁。
时:时常。
古事:古代的事情
或:有时。几:桌子。
学书:学写字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
闻:听说。
何:什么
我已经写完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她时常来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回来后转述她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间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其后:这以后
坏:破败
复:再次
然:表转折
手:亲手。名作状
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了,小轩也破败了,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因生病卧床很长时间,心情无聊,于是叫人再次修理了这间南阁子,格局与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我以后大部分时间出门在外,不常在这里居住。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的妻子在她去世那一年亲手栽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思+议
1. 课文后两段为后记,这里写了哪些悲喜之事?
补记一段,喜:夫妻欢乐。
悲:妻死室坏而不修;
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
思+议
2. 文章中有多处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你最喜欢哪处细节描写?说说这些细节是如何打动你的。
品细节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一个动作、一句话,刻画了一个慈母形象,这一细节准确传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和厚爱,同时我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也不言而喻。
细节描写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可以传达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
示例:
3.作者在回忆先妣、先大母时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作结;而在补写的回忆亡妻部分以妻子亲手所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作结。二处都很感人,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为直接抒情;后者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在言外更为含蓄,正所谓:“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4.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选材:取材生活 描写:细节描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为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正所谓:
平平淡淡才是真 细微之处显真情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艺术特色
5.归有光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来表达深厚情感,我们也尝试一下这方面的写作,写一段表现亲情的文字,要有细节描写。
提示:或对话或动作,或对话动作兼而有之,可以直接或间接表现感情。200字左右。
写作借鉴
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前辟
四窗/东犬西吠
2、借书满架
3、亦遂增胜
4、垣墙周庭
5、乳二世
6、执此以朝
7、吾家读书久不效
8、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9、南北为一
10、或凭几学书
11、多可喜、多可悲
形作动,堆满
名作状,向下/从上面/在前面/向西家
形作名,美景
名作动,喂养
名作动,上朝
名作动,砌墙
名作动,有成效
名作状,亲手
数作名,一体,整体
动作名,写字
形作名,可喜之事,可悲之事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使不上漏
3、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4、又北向
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7、其制稍异于前
8、妪,先大母婢也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省略句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判断句
9、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0、令人长号不自禁
11、然余居于此
1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13、室西连于中闺
14、轩东故尝为厨
介词结构后置句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句
被动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