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7 23: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931年10月21日,美国各地停电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一位伟人。





使

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
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发展状况
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科学家焦耳
提出焦耳定律
俄国的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周期表
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发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促进新的技术革命的发生。
(1)前提条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政局相对稳定
(2)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1)电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开始的标志)
一、电的应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利用电提供理论基础。
电流表
磁铁
线圈
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可以产生电流
一、电的应用
根据电磁感应现象,人们发明了早期电动机和发电机。
到19世纪70年代,电力逐渐取代蒸汽,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供城市照明之用,使电力在人类生活中运用。
1879年制造电灯泡
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 、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电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内燃机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时间 人物(德国) 发明
1876年 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83年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1892年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哪项动力发明为汽车的诞生提供条件?
汽车行驶需要发动机装置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汽车的生产量成倍增长,价格大幅下降,汽车成为大众化商品。
一个载着零件的传送带按一定速度经过工人,每一位工人固定在一个位置,负责每一件工作,汽车自动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工序。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新的交通工具
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验成功,把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变成现实。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867年 (瑞典)诺贝尔 现代炸药
1869年 (美国)海厄特 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1884年 (法国)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870 年 1900 年 增长倍数
世界钢产量 52万吨 2830万吨 54
石油产量 80万吨 1950万吨 25
铁路长度 21万公里 101.4万公里 5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但也带来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垄断组织
企业间
竞争加剧
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组成大集团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德国的钢铁业联盟垄断了98%的钢铁产量;
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91%的食盐生产;
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90%的麻织品生产;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
☆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德国、美国迅速崛起,领先世界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织工)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钟表匠)
改良蒸气机 英国 瓦特(修理工)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工程师)
汽船 美国 富尔顿(工程师)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
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
☆特点:科学研究和技术紧密结合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 组织
重要 成就
能源
扩展
新时代
工厂
垄断组织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煤炭
电力、石油
首先发生在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