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你知道成衣的大致过程吗?
最早:棉纺织业
纺
织
裁剪
缝制
工业革命主要是指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技术变革。
它是生产方式的一场重要变革,也是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分水岭。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政策
资金
原料
市场
“……终止了王权在创造专利上的特权……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
①政治前提: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一位英国棉纺主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②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欧洲的旧式纺车
通过工人脚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进行纺纱的。这种纺车生产效率低下,满足不了棉纺织品的需求,迫切要求纺织技术的改进。
“贩奴活动使非洲深受其害,殖民国家特别是英国赚钱了大量的血腥钱......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
③必要条件:
英国通过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原料以及广阔的市场。
欧洲的旧式织布机
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飞梭的发明只是改革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不是机器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
欧洲的旧式纺车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
织布速度加快,但是纺纱速度跟不上,怎么办?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珍妮机)
整台机器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轴。
这种手摇纺织机一次可以纺出更多的纺线,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它的创新发明引发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促使更多的机器出现。
年份 内容 发明者 动力
1765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人力
1769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水力
1779 骡机 克隆普顿 水力
1785 水力织布机 科特莱特 水力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
(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1765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人力
1769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水力
1779 骡机 克隆普顿 水力
1785 水力织布机 科特莱特 水力
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生产,对工厂选址有什么要求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为动力,一般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练习】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风车又必须在有风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水力和风力的大小也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A.更好的销售市场 B.更多的工业原料
C.更好的机器动力 D.更大的生产场地
C.
受河流水量的季节性影响,造成工厂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
詹姆斯·瓦特
改良的蒸汽机
二、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詹姆斯·瓦特
(1736-1819)
蒸汽机有一个锅炉室,把水加热,当水受热气化后变成水蒸汽,同时体积膨胀,靠巨大的气压来做推动运动,产生机械能, 以此来推动各种机器运作。
化工、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都投入使用;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动力来源。
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生产方式 规模 分工 纪律
手工 工场 手工劳动 较小 较粗 教松
工厂 机器生产 较大 细密 严格
生产方式:手工劳动→机器生产
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现代工厂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角度看,使英国“变得越来越富”的原因是
A.大机器生产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建立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重商主义的流行
C.
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 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指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现代大工厂 D.租地农场
B.
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分昼夜,各种各样的商品堆积如山,落后的人力、畜力车辆能不能满足机器生产运输的需要...
斯蒂芬森(1781年--1848年),英国工程师。
因家庭窘迫,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他坚持一边工作边上夜校和自学。
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把煤作为燃料,将热能变成机械能,使得机车能运行的一种火车。
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高潮。
铁路时代的带来为社会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法、美、德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试从生产力、社会结构、世界格局、环境方面等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②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材料】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工业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
本身占有生产资料,靠剥削无产阶级劳动赚取利润、追逐资本的社会成员。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也就是工人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靠被人雇佣、出卖劳动力为生。
③城市化进程加快
17世纪中--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
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④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
延伸思考: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呢?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
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
练习册P85
(3)请你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谈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左右)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