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马说1 备 课 时 间
课 型 新授 上 课 时 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3.熟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4.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教学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
教 学 预 案 导入: 马是一种吉祥、神圣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且是十二生肖之一,哪些同学属马?请站起来。请每一个人说一个有关马的成语再坐下。 学生回答:一马当先、马不停蹄、快马加鞭、金戈铁马、放马南山(仗打完了,放马南山,我们都渴望的和平生活)马首是瞻、马革裹尸、五马分尸、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龙马精神、青梅竹马(师: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富有表现力)、马马虎虎、走马观花、人仰马翻、马失前蹄、人强马壮、害群之马、单枪匹马、犬马之劳、一马平川、心猿意马、招兵买马、悬崖勒马、塞翁失马、指鹿为马。 师总结:同学们积极踊跃、争先恐后,这很好,就应该一马当先,有龙马精神。 二、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骈( pian)死于槽枥(cao li)之间 才美不外见(xian) 食(si)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即使)(一起)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饲养)(吃)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况且) ⑤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抽)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子) (3)重点句子翻译 ①马之千里者 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前置的标志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不识千里马吧! 三、课文朗读 《马说》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提拔重用,均未成功,郁郁不得志。正所谓“不平则鸣”! 课文要读出这种情感,请齐读。齐读后老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停顿、情感。举例: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找学生朗读第一段,老师范读,读出痛惜之情,然后学生齐读。 ②请同学读第二段,注意: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教师范读,读出愤慨之情,然后学生齐读。 ③请同学读第三段,注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教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全文。 四、内容探究 同学们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读的很好,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那你想,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千里马”、“伯乐”又分别象征什么人呢? 千里马——人才;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人;食马者——愚昧无知埋没人才的统治者;思想感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写法——托物寓意 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但即使是这样的旷世之才,仍被埋没,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请让我们饱含感情再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
教学 反思教 学 内 容 马说2 备 课 时 间
课 型 新授 上 课 时 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3.熟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4.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教学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
教 学 预 案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全体学生先默读两遍附文《骥遇伯乐》,然后大声朗读三遍,注意节奏。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设计说明:首先,用小故事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多遍的朗读,并结合课下注释,让学生增强对附文大意的理解、体会。再者,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复述能力。) 2、解读标题,复习“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大屏幕显示) 3、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先集体背诵《爱莲说》,再初读文本《马说》。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背诵《爱莲说》,一方面巩固、加深记忆背诵成果;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对《马说》的全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去除陌生休状态,是对文本探究前的热身。) (三)再读课文,读出文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手头的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并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它们在文中的意义;标出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在笔记或课文的空白处写出你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2、然后就近交流,以解决你阅读中的问题,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述,以便向老师或全班同学寻求解答的方法。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每个学生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大致内容。 4、全班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模仿,通过模仿纠正字音、句读的错误,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5、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起示范作用,并由他们带领全班同学朗读课文。(课前可进行朗读指导,特别是个别指导) 6、全班再齐读,再次加深对文意的感知。 (四)研读课文,能说出《马说》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韩愈生平经历资料的情况,有意识地将搜集的资料引到本文的创作背景上。 2、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搜集到的相关材料,教师加以解释、引导,加深学生对作者当时创作背景的认识。 3、每一个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各自大声朗读,有情感地朗读),并思考以下的问题(大屏幕显示问题): ①文章开头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②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不知马的? (设计说明:朗读是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融入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仔细品读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教师从旁点拨。 5、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重音和语气,要读得响亮、沉稳、流畅。可采取以下方式来读:个人朗读,集体评议;小组内互读、互评;朗读挑战赛(教师也可参与);男女生竞读。 (设计说明: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及教师的参与,在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朗读中增强文言语感,加深对作者心境的体会。) (五)深入文本,读出意趣 1、边读边画,画出能传达作者心境、情感的词句,指出: 哪些词句附着作者的情感 作者想要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并说说你这样推断的理由。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但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3、师生一起背诵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要求背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设计说明:此环节特别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子的不同语气。) (六)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说说你所知道的其他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大屏幕打出提示内容) 你还知道哪位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他写下了什么作品?作品什么内容?如果你遇到不如意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梳理这类作家作品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示。) (七)本课小结,教师寄语 怀才不遇自古有之,人生不如意事也是十有八九,但幸福与苦难总是同在,当我们身处人生低谷时,千万不要丧失信心与希望,学会珍惜一切,因为磨难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力。 希望每位同学通过磨炼,都能如愿地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 (八)布置作业: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心情。 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