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唐诗三首——《卖炭翁》 备 课 时 间
课 型 新授 上 课 时 间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
教 学 预 案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诗进长安》视频导入,了解其人其事。 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PPT),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 3.播放PPT,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5.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三、读读品品 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简单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略)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其间穿插朗读) “苦”: 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年老体弱、劳动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为贫苦生活所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艰难无奈) 卖炭苦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炭被抢更苦: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无可奈何、悲愤辛酸) 四、迁移理解 除了卖炭翁,诗中还刻画了两个人物,他们是谁?这两个人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宫使:强取豪夺。 师:其实他们的行为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读课下注释“宫市”)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五、主旨探索 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卖炭翁》 2.将这首诗歌改编成一幕剧本。 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