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2《小二黑结婚》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________吗?
②第二天天不明就________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③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________他那一套了。
A.因缘 起程 施展 B.姻缘 启程 施展
C.因缘 启程 卖弄 D.姻缘 起程 卖弄
2.下列各句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
A.到底哪一个是黄新?万一认错了人,我的性命事小,就会带累了整个组织。
B.区长道:“干什么?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
C.区长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三仙姑说:“四十五。”
D.区长问:“你会下神是不是?”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啰里啰嗦 占卦 挣脱 恩点
B.莫名其妙 嘻笑 梳妆 手帕
C.横行霸道 订婚 胆怯 绑票
D.顺水推舟 香按 赔偿 连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B.区上早就说兴旺跟金旺两个人不是东西,已经把他两个人押起来了,还派助理员到咱村开大会调查他们横行霸道。
C.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当前的反腐形势很好,但这一政治举措能否如老百姓所期望的那样,为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基础,关键还在于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态度和做法。
二、语用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湖沟的日子,我一晚一晚地听着蛤蟆的叫声,一天一天地看着麦子成熟。我住的村委会院外,有一口水窖,水泥砌就,呈长方形,四面光滑笔直。它一览无余地敞开内心,接受天空的恩赐,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它周围的土地。今年这片土地运气不错,没喊过渴,算得上风调雨顺。水窖储满了水,上头漂着去秋至今的落叶,蚊蝇嗡嗡地绕飞起哄,蛤蟆像士兵一样穿着迷彩衣藏匿其中,是真正的伪装者。白天里,个别蛤蟆耐不住寂寞,稀疏地叫着,叫得四周空荡荡的群山更空了;但到了晚上,蛤蟆齐鸣,那声音绵绵密密,汩汩滔滔,翻墙越窗,进入室内。在寂天寞地的山里,水窖是热闹的中心,就像一枚石子丢进一池水中,荡开一波一波的涟漪,这个夜晩陡生了无穷的动感,一端连接着我的梦境。我知道,在这个山里,过去人们普遍贫穷,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总盼着池塘里的蛤蟆开叫,那意味着麦子就要成熟了。是蛤蟆在青与黄两种日子间穿针引线,以稠密如针脚的呼唤,接续起饥饿和温饱。
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偶、比喻、拟人 B.对比、夸张、比喻
C.比喻、拟人、夸张 D.比喻、拟人、通感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一口水泥砌就的呈长方形的四面光滑笔直的水窖,在我住的村委会院外。”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二黑结婚》中的插图
张守义
赵树理所著现代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年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由于它曾被改编成评剧等戏剧搬上舞台,所以在我国尤其在北方农村曾就广为流传,甚至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这篇小说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小二黑和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愚昧迷信,以“命相不对”为由反对他俩的婚姻。恶霸地痞金旺、兴旺依仗权势对小二黑和小芹进行陷害。但他们毫不怯懦,坚持斗争,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终于取得婚姻自由的胜利。
插图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与一般的绘画不尽相同,要考虑适应于文学作品的文笔风格。为《小二黑结婚》作插图的画家,是我国著名的连环画家贺友直,他因创作连环画《李双双》和《山乡巨变》等而在画坛享有盛誉。贺友直的画风特点是通俗晓畅、明朗隽永而又富于生活气息和幽默感,这与《小二黑结婚》原著的特点恰好吻合。由于贺友直一直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他的艺术创作也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在小二黑和小芹因道陷害而被“捉奸”的画面上,可以从人物及衣着等方面,看到当时太行山区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情节表现得通俗明快,极其贴近大众读者的欣赏口味,所以为人们喜闻乐见。人物的刻画也生动传神,一方面表现污陷者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二黑及小芹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一方指手画脚,一方怒目相向,矛盾刻画尖锐而鲜明。 在小二黑和小芹义正辞严的神态反衬下,反面人物更显得虚张声势滑稽可笑了。背景处,极其简略地画出了山根脚下的景物,从而点明了故事的环境特点。
有一幅插图是二诸葛正在向马专员表述他对小二黑与小芹婚姻的反对态度,服饰和神态都有几分滑稽意味,马专员微歪着头部略带微笑正耐心地听着,他的面部表情说明他是很平易近人的,但其细微处也可以说明他对二诸葛的述说是不以为然的,在他的裤子和鞋上,都补着补丁。正是在这些不引人注意的细微末节处,表现出画家的匠心安排——由此而说明当时民主政权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艰苦朴素精神。在画面中央,突出了小二黑和小芹爱恋的形象。小二黑正为他父亲的无理阻挠感到尴尬和气氛,小芹则对他讲的一大堆迷信道理感到好笑。背景上,几笔勾画出的草帽和公文包,既点明了故事所在的环境,也说明干部经常下乡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
插图的重要步骤是选取情节,贺友直精选了小二黑和小芹结婚这一情节,刻画了孩子们高兴和嬉闹的场面。画家虽未画出婚礼的全部场面,但却从侧面表现了这一切:一对相向的鸳鸯鸟窗花,可以提示读者任意想象他们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明代邹德中在《绘事指蒙》中提出“描法古今一十八等”的说法,亦即“十八描”,指十八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不同描法。从贺友直的画面构图和勾线技巧中,可以看到画家深厚的国画白描基础,行笔朴拙有力,细碎的笔画更适于表现农民的装束。这是在所谓“十八描”基础上,为表现新生活、新人物而产生的新的技法和艺术发展。
(选自《插图艺术欣赏》,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插图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插图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与一般的绘画同中有异。
B.好的插图之所以为人们喜闻乐见,源于其贴近大众读者的欣赏口昧。
C.为文学作品配插图时要精选情节且须从侧面表现才能成功。
D.插图作者可以根据原作品设置插图背景,通过细微末节来表现出画家的匠心安排。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二黑结婚》在我国北方农村广为流传与它被改编成评剧搬上舞台不无关系。
B.连环画家贺友直在为《小二黑结婚》作插图时比较注重人物服饰及神态的刻画。
C.贺友直选取鸳鸯鸟窗花这一传统剪纸意象,给人无限遐想,使构图极具艺术张力。
D.艺术离不开传承,如果没有“十八描”就没有贺友直插图技艺的发展。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贺友直插图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 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0.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
11.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12.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腿疼闹社房
赵树理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帖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得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1958年7月14日
(摘自《“锻炼锻炼”》,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腿疼”的腿“疼”与“不疼”的对比,揭示了她自私自利、逃避劳动、爱占便宜的个性。她从年轻就如此,为了不干活装病,还让别人伺候她。
B.“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
C.“小腿疼”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教育部分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D.“吃不饱”来向“小腿疼”告密,还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可见她善于煽风点火,拨弄是非,也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妇女形象。
1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大背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B.“小腿疼”“吃不饱”是小说中人物的外号,这也是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既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充满智慧地表现生活,很容易被农民接受。
C.小说以浓墨重彩来写人物,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D.赵树理巧妙地运用了“光荣退兵”这个褒义词,幽默地讽刺了“小腿疼”在社房里的无理取闹,不仅有利于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运用反语的手法,增强了作品语言的风趣性。
15.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都是基层干部,你更认可谁做百姓工作的方式?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
16.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请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姻缘:指婚姻的缘分。“他们”指小二黑和小芹,所以应选“姻缘”。
启程:起程,上路。起程:上路,特别侧重行程开始。依据后文“走到半路”可知,这里有开始上路的意思,选“起程”更合适。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施展:发挥(能力等)。依据前文“也就不好意思”,这里应选“卖弄”。
故选D。
2.B
A项,一般疑问句;
B项,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C项,一般疑问句;
D项,选择性疑问句。
故选B。
3.C
A.“恩点”应改为“恩典”;
B.“嘻笑”应改为“嬉笑”;
D.“香按”应改为“香案”。
故选C。
4.C
A项,成分赘余。“必由之路”与“一定要走”语意重复,删去“一定要走”。
B项,成分残缺,结尾缺“调查”的宾语,应在句末加“的证据”;
D项,不合逻辑,“反腐形势”不属于“政治举措”。
故选C。
5.D
6.原文采用短句的形式,将“有一口水窖”以及水窖的材质形状与“光滑笔直”的特点分别独立表述,突出了水窖的形象,使读者对其有更加鲜明形象的认识。而改写后的句子,虽然意思没变,但长句的形式,没有将水窖的形象特点突出出来,因此不如原句表达效果好。
7.C
8.D
9.①画风吻合原著特点;②创作源于现实生活;③人物刻画生动传神;④细节处理匠心独运;⑤充分运用留白艺术;⑥具有国画白描基础;⑦创新表现新的生活。
10.C
11.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12.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13.A
14.C
15.示例一:我更认可杨小四的工作方式:①杨小四敢于直面农村工作的问题,并且勇于解决问题。他贴大字报批评落后群众,面对“小腿疼”的无理取闹丝毫不退缩,打击了她的嚣张气焰。②王聚海是一个不解决问题、只求了事的“和事佬”:“小腿疼”找杨小四算账,他不表明任何立场,甚至刚开始时还想以“没提名字”将事情糊弄过去;他做工作只求平息冲突,不让送“小腿疼”去乡政府;为了打发走“小腿疼”,只顺着她说话,不表明立场。
示例二:我更认可王聚海的工作方式:①王聚海能把握群众的性格,工作方式温和,易被群众接受。他对群众亲切温和,即便“小腿疼”来者不善,也一直称她“老嫂”,他极力消弭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将最激烈的冲突化解掉。②杨小四工作方式过于粗暴,以强权压人。落后群众并不是敌人,不需要无情打击,他并没有真正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而是用政府、法律等吓唬老百姓。
16.①叙述语言完全口语化: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像一位质朴的农民在说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②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如对“小腿疼”外号由来的叙写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③使用方言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血盘儿”“过来过去”等。④人物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