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22:15: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 学 内 容 唐诗三首——《石壕吏》 备 课 时 间
课 型 新授 上 课 时 间
教 学 目 标 1.熟读课文,直至背诵。 2.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
教 学 预 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三、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 (1)第一段:石壕吏(hǎo)暮:傍晚。逾(yú)走(古今异义):跑。行:走。(2)第二段:呼:大声吆喝。怒:凶狠。啼:啼哭。苦:痛苦。(3)第三段:邺(yè)戍(shù)戌(xū)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注意区别。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再也。妪(yù)虽:即使,虽然。衰:衰弱、衰微。备:准备。炊:烧火做饭。 (4)第四段:泣:小声抽泣,啼哭。咽(yè)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 四、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诗歌,创设学习氛围。 1.教师配乐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2.学生自由读。3.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4.全班齐读。 五、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啊 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 3、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结构:开端(1)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烘托紧张气氛。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家庭的悲剧。结局(4)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 5、了解故事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选两位学生口述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发动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 6、请同学用词语形容石壕吏:凶暴蛮横 不可一世 四、师生互动,深入探究
1.作为一名女性,我对文中老妇人的儿媳妇“出入无完裙”,感受特别深刻。裙:古谓下裳,上古时代,男女服装差别不大,区分也不严格。唐代以后,妇女穿裙之风大盛,男以穿袍为常服,女以裙为常服,后泛指衣服。为什么连一件会客的衣服都没有?(生活贫困)为什么会如此贫困呢?(战争)
2.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同学们学过历史,请结合课下注释,谈谈这场战争。 3.是战争使这个家庭生活贫困艰难。老妇人一家仅仅是生活贫困吗?他们为这场战争还付出了什么?(二子战死沙场 一子苟且偷生 孀妻弱子无依 老妇自请应役)
4.“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可这儿连老妇人都要去应征到军中作饭,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残酷。有唐史为证:
5、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
6、夜:为什么夜间出动?
7、从“吏呼一何怒”看出“吏”有着怎样的嘴脸?(凶恶残暴,如狼似虎) 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个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站在“吏”——一个军队的下层官吏的立场,说说他为什么“吏呼一何怒”? 小结:学了这三首诗歌,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了解
提示:这三首诗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题材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也不同。《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诗人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后两首其感情沉郁忧愤。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 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