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单元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单元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7 22: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章末复习
一、知识结构
(3)单位: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单位有t、g、mg
换算关系:1 t=____ kg=____ g=____ mg
知识点1 质量
二、知识梳理
(1)定义:物体所含__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表示 。
(2)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及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物质的多少
m
形状
物态
位置
103
106
109
(4)几种常见的质量
成年人的质量约是60____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是150___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___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是80____
kg
g
g
mg
(5)测量工具
生活常用案秤、台秤、杆秤等
实验室常用天平
例1 关于物体的质量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质量变小了
B.宇航员在地球上质量大,在太空中质量小
C.1kg棉花和1kg铁块的质量相同
D.把铁块加热再锻压成铁片,质量变小
C
解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有关。
例2 下列物体中,质量为2.5×104g的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只鸡
C.一本物理书 D.一辆自行车
D
解析:2.5×104g=25kg。一头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A不符合题意;一只鸡的质量在2.5kg左右,B不符合题意;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在200g左右,C不符合题意;一辆自行车的质量在20kg左右,D符合题意。
知识点2 天平的使用
(1)看:观察天平的 和 ;
(2)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3)移: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
(4)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
(5)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适当地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6)读;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_总质量+_____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处
平衡螺母
游码
中央刻度处
右盘砝码
(7)口诀总结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夹砝码需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
镊子
(8)使用注意事项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出天平的量程,也不能小于天平的分度值
②砝码要用_____夹取,轻拿轻放
③调节好的天平不要随意变换位置或交换托盘,否则要重新调节
例3 丽丽同学在测量一个鸡蛋的质量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天平调节平衡,指针向右偏,于是他向左盘放入质量为0.5g的石子,天平就平衡了。如图,在测量过程中,鸡蛋放入左盘,再向右盘放入砝码,调节游码,此时天平再次平衡,则此鸡蛋的实际质量是(  )
A.61.5g B.60.5g C.61g D.60g
C
解析:左盘中鸡蛋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显示的质量,即:鸡蛋的实际质量m=60g+1g=61g。
例4 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天平调平后在称量过程发现横梁不平衡,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B
知识点3 密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质量
(3)单位:基本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 g/cm3=____ kg/m3
103
体积
(4)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常见物质受温度影响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一般_____受温度影响最大,_____受温度影响最小
(5)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_________ kg/m3
酒精的密度是_________ kg/m3
冰的密度是_________ kg/m3
0.8×103
1.0×103
热胀冷缩
0.9×103
气体
固体
例5 下列对密度定义式ρ=m/V的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D
解析: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例6 不同材料组成的a、b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密度关系ρa>ρb
B.b的密度是a的两倍
C.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不变
D.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1.0×103kg/m3
C
例7 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植物油和盐水(ρ盐水>ρ水>ρ植物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是盐水,乙杯是植物油
B.甲杯是盐水,丙杯是植物油
C.乙杯是水,丙杯是盐水
D.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B
解析:盐水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水,密度最小的是植物油;三者质量相等时,体积最大的是植物油,体积最小的是盐水,因为三只杯子完全相同,所以甲杯是盐水,乙杯是水,丙杯是植物油。
(4)纳米材料: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材料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5)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6)超导材料:材料的电阻几乎为零。
(2)物质的导电性:
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知识点4 物质的物理属性和新材料
(1)物质的磁性 :指南针,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3)物质的导热性:
导热的叫热的良导体; 导热的叫热的不良导体;
容易
不容易
容易
不容易
例8 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磁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B
解析:“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说明玻璃的破碎能闭合电路,是利用了金属丝的导电性
三、实验探究
实验1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原理:
(2)测量工具:天平(带砝码)、量筒.
(3)天平(如图所示)的使用:
①实验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先使游码归零,然后观察指针,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向左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应向右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
(4)量筒的使用:
①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若俯视读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大;若仰视读数(如图丙所示),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小.
②液体体积=大格示数+小格数×分度值.
(5)实验操作步骤:(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
①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用细线拴住固体,使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V2.
③固体的密度
(6)误差分析:
①用排水法测固体的密度时,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否则由于物体上沾了水,会造成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算出的密度偏大.
②测质量时,若砝码磨损,会导致测得的质量偏大,算出的密度偏大.
③测质量时,若砝码锈蚀,会导致测得的质量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小.
④测体积时,若系物体的线太粗,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大,算出的密度偏小.
⑤测体积时,若系固体的线吸水,会导致水面上方的线被浸湿,测得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
例9 小蓝同学在海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如图是测量质量和体积时的某个情景,请完成以下问题:
(1)图甲为实验中的一个情境,他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

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2)改正错误后,他进行正确测量,最后横梁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是 ;将鹅卵石放入40mL水的量筒中,液面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体积是 ,则鹅卵石的密度是 g/cm3。
(3)如果小蓝同学采用先测量鹅卵石体积,再测量质量,最后所得密度值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仍然准确”)。
(4)可以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一定。请你画出鹅卵石的m-V图象(如图丁)。
71.4g
20cm3
3.57
偏大
实验 2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操作步骤及误差来源分析:
方法一 先测量液体的质量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
④液体的密度为
误差分析:将液体从烧杯中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有残留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方法二 先测量液体的体积
①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③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④液体的密度为
误差分析:将液体从量筒中倒入烧杯中时,量筒壁上会有残留液体,使测得的质量偏小,算出的密度值偏小.
(2)改进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用天平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向量筒中倒出一部分液体,读出倒出液体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④液体密度为
(1)天平放在 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
例10 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
(4)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天平的示数为 g;
(5)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m3;
(6)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7)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的杯子。(ρ水=1g/cm3)
40
62
1.1×103
偏大
不变
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