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7 22: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一、知识结构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 传声.
(2)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的形式传播.
振动
介质
不能

3.声速
(1)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m/s.
液体
固体
气体
340
4.回声
(1)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应用:回声测距离:s=vt/2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个实验说明了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A
例1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例2 小樱同学将耳朵贴在长长的铁质自来水管的一端,然后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下,小樱能听到三次敲打声。请按先后顺序判断三次敲打声分别是通过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空气、水、铁管
解析:声音会分别沿着铁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在铁管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所以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铁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
A
知识点2 声音的特征
(1)音调:声音的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 。
(2)响度:声音的 ;物体发声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___。
高低

(3)音色:声音的 ;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
强弱


品质
结构
材料
(4)波形图

(5)乐器的特征
a.弦乐器(弦振动发声):弦绷得越紧、长度越短、越细,音调越 ;
b.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
c.弹奏、吹奏、打击所用 越大,响度越大。

力度
例3 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析: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例4 如图所示,八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子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音调逐渐降低
B.吹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水振动产生的
C.从左向右用筷子用相同力度依次敲击瓶子,音调逐渐降低
D.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响度逐渐降低
A
例5 保持音叉和接收声音的示波器位置不变,两次敲击音叉,示波器先后显示声波图形如图甲、乙所示,表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解析:两次敲击音叉时,振动幅度没有发生改变,即响度不变;乙波形图的振动频率变小(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少),则音调低。
D
例6 甲乙两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分别为:甲声音强弱的等级为90dB,频率为200Hz;乙声音强弱的等级为70dB,频率为300Hz,甲、乙相比(  )
A.甲声音音调较高
B.乙声音响度较大
C.甲发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
D.乙发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多
解析:甲的频率低于乙的频率,说明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甲声音强弱的等级高于乙声音强弱的等级,说明甲声音的响度要大于乙的响度。
D
例7 下列加点字中,不是用来描述响度的是(  )
A.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
B.深夜了,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
C.生活中常说“响鼓也得重锤敲”
D.在元旦联欢会上,小南同学“引吭高歌”
解析:声音“低沉”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音量调小一些,是指把声音的响度调小一些;“响鼓也要重锤敲”是指声源振动幅度大,响度越大;“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A
例8 2021年10月15日,女中音歌手伍珂玥以优美、洪亮的嗓音征服了所有评委,在《中国好声音2021》节目中获得总冠军。“中音、优美、洪亮”分别描述声音的(  )
A.音调、音色、响度 B.音色、音调、响度
C.响度、音色、音调 D.音色.响度、音调
解析:唱歌有高音、中音、低音的唱法,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这里的“中音”是指声音的音调;“优美”是指她唱歌的声音好听,指的是音色好;“洪亮”说明她演唱时声带振动的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
A
知识点3 声音的利用
(1)可闻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Hz.
(2)超声波:频率高于 的声音;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有 ;
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有: 。
(3)次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音;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有
;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的有 .
20
20000HZ
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超、超声探伤仪等
超声波去污、超声波除结石等
20000
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
20HZ
次声波武器
例9 超声波洗牙能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及牙菌斑等,使牙齿表面光洁亮丽、口内清爽,很受人们喜爱。超声波之所以能洗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能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能发生反射
D.超声波能引起振动,把污垢去除
解析:超声波之所以能洗牙,是因为超声波能引起振动,把污垢去除,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
例10 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
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解析: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次声波在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即使有介质人类也听不到;次声波在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
知识点4 噪音及其控制
(1)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振动 的声音叫噪音;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影响干扰人们生活、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
(2)控制噪声的方法
a.在 处减弱.如摩托车的消声器、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等.
b.在__________中减弱.如住宅安装双层玻璃、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 处减弱.如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杂乱无章
声源处
传播过程
人耳处
例11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汽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析:汽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
D
例12 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睡眠时带防噪耳塞
B.午休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C.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D.会场内将手机调成无声状态
B
解析: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三、实验探究
实验1 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1)实验器材:抽气机、手机、广口瓶、 、 .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玻璃管
橡胶塞
(4)当抽气到一定程度时 听到铃声;
(5)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后 。
(6)该实验用到了 。
结论:真空 .
(3)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瓶中的空气,铃声会变 。
不能
小(弱)
又能听见声音
理想实验法
不能传播声音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例13 为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明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明让电铃持续发声,塞上木塞后,小明 (填“能”或“不能”)听到电铃发声的声音。
(2)在抽气过程中,小明听到电铃发声的声音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将空气重新放入瓶内时,小明听到的声音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3)由此,实验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变小
变大
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 2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该实验需要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是 。
控制变量法
(3)实验中,通过 调节弦的松紧。
增减所挂的钩码数
(4)实验中,通过 调节弦的长短。
改变木块A、B间的距离
(5)结论:弦乐器的音调取决于弦的 、 、 ,且弦越____、越____、越____,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粗细
长短
张紧程度



例14 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选填“响度”或“频率”);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 相同的幅度(选填“相同”或“不同”)。能够听出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重复上述实验;
(3)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
频率
音调


例15 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跟 的关系,在实验中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
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和d
横截面积
控制变量法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