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渐进的制度文明 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渐进的制度文明 课件(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8 16: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战地医院缺乏最基本的医疗物资,人们对体面和清洁一点也不在意,臭味令人震惊。据我所知,并没有丝毫的努力去拯救伤兵的性命。伤员多得惊人…英国军政当局甚至对克里米亚战争中士兵的伤亡人数都不清楚…当时英国的战地医院管理不善,救护条件很差,……士兵死亡率高达50%多。”1854年10月21日,南丁格尔启程前往克里米亚…短短半年时间,士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2%。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伤兵在寒冷中挣扎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提灯女神”、近代护理学的创始人
渐进的制度文明
——以英国文官制度为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探究一:克里米亚战争前,英国选拔与管理官员的制度?
忠诚与利益
中古时期
17-18世纪
19世纪初期
方式:赐予
标准:喜好
职权:服务国王
类似仆从
方式:赠授
标准:金钱
职权:营私舞弊
卖官鬻爵
方式:分配
标准:政绩
职权:政府任职
谋取利益
官职恩赐制
个人赡徇制
政党分肥制
战前,英国官吏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选官的准绳是什么?有何弊端?
忠于
个人
忠于
政党
贵族化
平民化
官员素质低下
官场腐败泛滥
政府行政缺乏
连续性稳定性
1805年,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专管日常事务的常务次官,这样在财政部便有了两名次官:一名是政务次官,在议会和政党活动中辅佐财政大臣制定决策;另一名是常务次官,主持财政部的日常工作。常务次官及其属下都称为“文职服务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可长期任职。后来,这种制度推广到其他部门。
忠诚与利益
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曾做过什么努力?效果如何?
1700年,《吏治澄清法》:“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
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任命的除大臣一级高级官吏除外的特定官员以及1705年12月25日后设立的官职任职者不得担任下议员。
1710年,议会又颁布法令:任何邮政人员,如果通过口头、书信或其他方式运动选民,就要受到罚款和免职的处分。
1712年,法律规定:禁止高级邮政官员从事一切选举活动。
国王任命的官吏不可以干预议会,
既限制了王权,也能够整顿吏治。
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的两官分途,
保证政府工作不受党派更替影响。
忠诚与利益
1852年,阿伯丁政府的财政大臣格莱斯顿指派屈维廉与诺斯科特调查和研究英国文官队伍的现状。1853年底,他们拟出一个“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改革文官体制的建议:
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官吏选拔公开考试,官员管理论功晋升;
既能提高官员素质,又能提高行政效率。
但是,这个报告当时遭到贵族院反对而未通过……
◎帕麦斯顿(巴麦尊)
1855年5月27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发《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任命成立三人文官制度委员会,先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的低级文官职位上的资格条件,审查这些候选人(年轻人)是否合格,然后才准参加考试。审查、考试合格者,再决定是否正式任命。
◎格拉斯顿
1870年6月4日,格拉斯顿内阁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令∶①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②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③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
探究二:克里米亚战争后,英国如何改革其官吏制度?
公平与效率
两任内阁改革的措施有何异同点?选官的准绳是什么?意义何在?
同:
方式:考试选官
通过法律确定了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
标志着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异:
范围:面向多数
标准:成绩高低
职权:区分明确
公平与效率
为什么现代文官制度最早在英国确立?
(19世纪前期)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同时)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现在各国的开始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五权宪法》
◎孙中山
探究三:英国文官制度与各国官制的联系?
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有何渊源?
借鉴于中国
角度 科举制度 文官制度
相同 性质 方式 标准 作用 不同 经济根源
政治基础
思想基础
价值取向
联系 官吏制度,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公开报考、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才能和品德
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统治稳定、利于国家发展
封建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
儒家思想
启蒙思想
学而优则仕
公平与效益
中国科举制度中的“考试选官”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
根据英国文官制度在世界各国的拓展情况,可以概括出制度文明演进的什么特点?
推广于世界
探究四:英国文官制度真的可以让其一劳永逸吗?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效率。——《唐宁街岁月》
◎撒切尔
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部际磋商之间,为处理专门问题设立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大量官僚主义的现象严重存在,似乎不在中央各部,而在庞大的管理社会福利的政府机构之中。这里人员众多,规章繁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是英国行政管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冉隆勃《文官制度在英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
材料反映出英国文官制度仍存在哪些问题?对制度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争权夺利影响了行政效率
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人员冗杂增加了财政负担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个制度长期僵化,不能与时俱进,那它就必然产生很多弊端。——南方日报
人类制度文明的渐进,是在传承创新、交流互鉴和与时俱进中完成的。
1980年播出的《yes,Minister》是一部英国政治喜剧,讲述了新任首相哈克与与内阁常务秘书长(事务官)汉弗莱斗争与合作的故事。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是该剧的“迷妹”,1984年她亲自撰写一段并客串,邀请两位主演共同演出。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