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高一—人美版—美术—第二单元
程式与意蕴
——中国传统绘画
《高宗大阅兵图》郎世宁
《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雅克·路易·大卫
乾隆十年(1745)三月十一日谕
旨:“……着郎世宁将画上闪光去了,钦此。”所谓“闪光”,就是西画在表现物象的立体感时所加入的高光点。
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十七日:“……传旨着交郎世宁用此宣纸仿九龙图画一张,不要西洋气,钦此。”
写生珍禽图(绢本)长70.8厘米 宽41.5厘米
(五代)黄筌 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筌在画中画了一大一小两只麻雀,大雀合拢翅膀,低头向左;小雀翅膀张开,嗷嗷待哺的神情。这微表情的捕捉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黄荃的观察力!
蝉的翅膀,都是用淡墨勾线,通过不同的墨色晕染背部,表现蝉翼的透明感,蝉的灵巧跃然纸上!
溪山行旅图
早春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
请比较以上三张作品,谈谈每张作品所表现的空间视角有何特点
高远
深远
平远
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色重晦,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
—— (宋) 郭 熙《林泉高致 》
“ 三远" 技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 导向无限的空间, 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 的创造性。它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发舟塞西拉岛》
1717年
华托(法)
“三远"技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它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
工整细腻
富丽堂皇
唐(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绢本 30cmx292cm
“笔线立骨”,以独一无二的白描方式凸显画面自身的审美价值。
《二祖调心图》之一 纸本水墨 35.5cmx129cm,南宋 石恪 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删繁就简,率意淋漓,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传统花鸟画由写生到写意体现了画家借物言志,寄托情怀,这是对审美境界的向往和颂扬。
中国花鸟画——托物寄情
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画的特点有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等。中国绘画,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而不以简单的形似为目的。
问题一:如何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分品论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等等。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答疑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答疑
问题二:如何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绘画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其表现方法上的特点,主要有下列各项:
一、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审美特征。
二、中国画追求“以白计黑,以无计有”的独特审美。
三、中国画以线为主的笔墨观。
四、中国画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
五、中国画疏密、明暗、浓淡的处理方法。
六、中国画打破了时空界限的“多点透视”方法。
七、中国画追求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形式美。
八、中国画中包含的简、雅、拙、淡的文人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