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8 09:2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复习回顾--
1.明代引进了哪些农作物?
2.明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明朝的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①他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②他远涉深山旷野,
遍访名医,搜求民间验方,多次亲自尝试药性。
③参考历代医药书籍800余种,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
李时珍
(1518-1593)
明代医药学家
著作:《本草纲目》
作者: 明代的李时珍
类别: 医药学著作
主要内容:记载了药物1800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①中国在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优势。
②作为中医药的圣典《本草纲目》,早在500年前就记录了很多防疫的有效方法。
②后来6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③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①他自幼聪明强记,
曾考中举人。
宋应星
(1587-1666)
明朝科学家
著作:《天工开物》
作者: 明代的宋应星
类别: 科技巨著
主要内容: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
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加工部门。
地位:记述了中国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
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治丝图
灌溉图
挖煤图
P78材料研读: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体现了重农的思想
著作:《农政全书》
作者: 明代的徐光启
类别: 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
主要内容: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等大类。
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结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虚心请教,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
西方文化的传入--
②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
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
①点、线、直线、平行线、
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
③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
想一想:明朝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多为总结性的著作;重经验、重实用;虽无突破和创新,但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鞑靼
1.明长城
①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鞑靼
1.明长城
②规模: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
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朱棣(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
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选定北京为都城。
历时15年,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①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②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2.北京城
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
“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②从宫城到外城都以
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
布局特点: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三. 小说和艺术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作者 施耐庵 吴承恩
内容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魏蜀吴三国的各种矛盾冲突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艺术 特点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生动传神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故事引人入胜
罗贯中
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的爱情故事,有利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明朝中叶后,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