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神奇的纸》是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在了解材料和书的历史,体验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之后,进一步对纸进行研究,挖掘科学探究中纸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和逻辑性。
在“本课”,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这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利用模型建构让学生聚焦、理解、探究、研讨、拓展对纸的加工、改造等一系列的变化,了解纸的“神奇”,也贯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
学情分析
在课前,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以选择和访谈形式对学生进行前概念及基础进行了解。
问题1:你有对纸进行过剪和折吗?
问题2:你想科学课对纸进行什么研究?
在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学情下,在本课,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学生将认识纸的瓦楞状,然后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承载力、隔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将发现对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笔者进行进一步拓展探究活动,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在纸上刷油可以增加纸的防水性;通过播放拓展视频将学生视角迁移到改造纸,会产生其他的功能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能用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
2.纸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难点】
1. 体验瓦楞纸和纸的一系列对比实验,认识到瓦楞纸在弹性与缓冲、承载力、隔热能力上更强。
2. 通过进一步探究,了解纸在改造后会有防水性等其他性能。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板贴等。
小组材料1:瓦楞纸
小组材料2:水槽、木板、白纸、烧杯、开水、尺子、钩码、记录单
小组材料3:白纸、油纸、滴管(管内有水)
【设计意图】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各项活动联结成一个相互关联、不断推进的整体。因此,笔者在梳理材料中,对其进行分类归总,使课堂有序、有趣、有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忆重现(3min)
(一)创设情境:今天第一次来我们班上课,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背后拿出一张纸),她叫纸娃娃,小朋友,你们认识吗?说说她有什么特点?(随后贴在黑板上)
预设1:她是白色、薄的。
预设2:她是长方形。
(二)语音访谈:这些都是纸娃娃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她。
(三)揭示课题:接下来,我们跟着纸娃娃,来见识她的“神奇”。
【设计意图】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好朋友,让学生对纸原有的认知展现出来,为接下来对纸的改造认识有一个对比的认知冲突,进而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探索 经历发现(20min)
(一)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这张普通的纸做加工改造。
1.预设:剪纸
2.追问:在不破坏纸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
3.预设:揉纸、折纸
(二)观察:通过折叠的方法改造的纸,,像这样(拿着瓦楞纸),我们叫她瓦楞纸(随后贴在黑板上),请小朋友们吧抽屉里的瓦楞纸拿出来观察一下,她是什么样子?
(三)活动:纸娃娃刚刚偷偷告诉我,通过改变形状,她的本领变多了,我们来做小小质检员,去检测一下吧!
1.实验要求
(1)实验一:学生指名读实验步骤。
(2)实验二:教师示范演示。
(3)实验三:观看微课明确活动步骤。
2.学生活动
聚焦:孩子的活动感受和体验到的材料特点。
关注:记录是否及时、实验中是否规范。
3.交流汇报。
(1)注意:规范科学语言表达。
(2)分享:小组实物投影汇报实验成果。
(四)小结:纸娃娃形状简单地加工,她的抗压、隔热效果大大地增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方式讲解实验探究步骤,以任务单的形式,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个体。同时给予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真实地记录,肯定的评价,都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三个实验从易到难,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层层深入探究纸性能的改变。
三、拓展探究 感受神奇(10min)
(一)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的动手能力可真强!听,纸娃娃又有新本领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1.问题:创设情境,播放纸娃娃遇下雨视频。
2.关注:油会怎样帮助纸娃娃呢?
3.方法:播放制作油纸过程视频。
5.探究:体验比较纸和油纸的区别。
(1)探究过程:在纸和油纸上各滴相同滴数的水。
(2)交流反馈:
①提问:纸做成油纸,怕水吗?
②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纸娃娃不怕水?
③评价:真会观察!我们把纸变成油纸后,她拥有一项神奇的本领。(书写板书:不怕水)
6.小结:纸娃娃折一折,改变了形状,再把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变成了纸箱。纸娃娃身上油,晾干,变成了油纸,它就不怕水了,古时候的油纸伞就是这样做成的。
【设计意图】①视频模拟情景提出问题,转移了低段学生在长时间的探究上的疲惫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通过记录单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知识体系学习。③通过探究对比活动,让学生感受纸的“神奇”。
四、延伸课外 感知神奇(5min)
1.提问:小朋友,纸娃娃再变一变,还会有哪些神奇的本领呢?
2.关注:纸娃娃还有好多本领呢!我们一起去瞧瞧!(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内容的视频播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了解在纸经过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让“神奇”更显现。同时更更好地呼应课题的探索精神。
5、课后挑战 体验神奇(2min)
挑战任务: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进行卷纸比赛。利用一张A4纸,卷成若干个(根据视频步骤),进行测量纸的承重力。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步骤的播放,课后的家庭探究,是课堂的延伸,同时也是科学种子的一种萌发,让学生会学习,真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二年级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有明显的发展,但是二年级学生任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视频、示范、实物等一些手段,助力于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及时地对过程性进行评价都有利于课堂的有序开展。以下笔者浅谈课堂开展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了解学情,明确教学起点
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但是已有经验不同,造成学情不同,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课前笔者对学生做了学前和基础调查,是合理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的重要途径。笔者在了解了学生的折纸情况后,对瓦楞纸内容有取舍,删减折的时间,保留观察瓦楞纸的特征内容。通过改变,增加了课堂的厚度。
二、根据特点,加强学习手段
在低段科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更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笔者增加了大量视频、符合年段语言等,使纸娃娃的形象改变走进学生的学习中,使课堂更有趣味性。同时利用任务单,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大量使用多种形式评价,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激发兴趣,埋下科学种子
在对纸的形状进行加工改造,纸在性能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材料可以经过简单的优化使其性能发生改变,学生发现了纸的“神奇”。因此,更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提供可操作的步骤,让学生有能力去完成,促使学生爱科学,爱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