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
红烛
闻一多
闻一多(1899-- 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生于湖北浠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三美"主张)
"三美"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创作缘由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
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初读感知
思考“红烛”意象在诗中的含义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物诗。
咏物诗往往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写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物我为一)。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红烛》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问题: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总领句,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 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灰”与“泪”两层。
2、3、4节——“灰”
5、6、7、8——“泪”
1.自读第一节,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
相似点或相关处:红色
追问:结合全诗,“红色”象征着什么?
答:赤诚
2.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烧蜡成灰——
牺牲自我——无私
放光出——
给别人带来光明——奉献
设问
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答1: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答2: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2.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只有牺牲自我,,才能给别人带来光明——自己当无私奉献。
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3.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世人的梦:众人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在梦中。→让世人觉醒
世人的血: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让世人热血沸腾
灵魂、监狱:世人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监狱。
→把世人从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4.如何理解“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这句话的含义?
红烛:“我”(诗人)
烧的:牺牲自我,照亮他人,无私奉献。
匠人:上天
“我”的天命是牺牲自我,照亮他人,无私奉献。
5.红烛“伤心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何深意?
原因: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深意:
意象——残风、烧得不稳
残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邪恶力量
烧得不稳:不能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带来更多光明。
6.第9节体现了红烛怎样的精神?
红烛精神:
不计私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人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
有着极其伟大崇高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