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3.1 百合花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3.1 百合花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9 13: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茹志娟

学习目标
1.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
2.体味小说的散文化与诗意化特点。
3.体会人物独特的青春情怀。
左起:叶文玲 刘真 茹志鹃 冰心 张洁
1978年王安忆和父亲王啸平母亲茹志鹃在家中
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和情节。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情节:
顺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倒叙:结局、开端、发展、高潮
插叙、补叙
拓展:描写手法
白 描 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正面描写 多用于人物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笑靥如花”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对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动静结合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又可分为:①以动(声)衬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②动静结合。③以静写动。④化静为动。
虚实结合 ①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②实写,指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观察角度 的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多种感觉结合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
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和情节。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情节:
顺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倒叙:结局、开端、发展、高潮
插叙、补叙
景物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一) 情 节
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23段,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前往包扎所。
第二部分:第24~43段,我和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第44~59段,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献被。
情节叙述顺序
1946年中秋(第1段)
早上(第4段)
下午两点钟(第24段)
天黑了(第45段)
半夜(第53段)
一天一夜
时间顺序
开端
(带路)
发展
(借被)
高潮
(牺牲/献被)
结局
(盖被)
情节结构
(1—23)
(24—43)
(44—57)
(58—59)
百合花被子
我对通讯员态度的变化过程(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情节叙述线索:
线索人物:我,文工团的创作员,对革命工作热情积极,自尊、天真、隐忍。
作用:
①“我”为线索人物,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所思,自然而巧妙地把故事串联起来。
②我的所见、所感,也有助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③“我”的存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此提问,“我”一般就是次要人物,具有如下作用:
①烘托(正面与反面)主要人物的性格;
②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为主要人物的活动营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④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二) 环 境
析环境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自身作用)
交代时空特点
暗示社会环境
渲染气氛等
人物
情节
主题
烘托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性格
暗示人物命运
推动情节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
呼应
揭示 暗示 深化
环境描写
找出三处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1.D4“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温润的香味。”
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清新干净的景象。在残酷的战争之前,眼中却是这样一派和平的景象,体现出他们作为革命战士临危不惧、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环境描写
找出三处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2.D45“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凸显了战争时期环境的恶劣,写出了我对战争的厌恶,也为下文通讯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环境描写
找出三处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3.D47“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
通过描写中秋节的温馨情境,反衬出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 人 物
【思考1】语段赏析
①片段:“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D5/6
明确:通过“撒开大步”“自动在路边站下了,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通讯员的年轻却心思细腻、善良体贴的形象特征。
【思考1】语段赏析
②片段:“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D7
明确:通过肖像描写交代了小通讯员的体貌特征,将其青春阳刚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思考1】语段赏析
③片段:“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D8
明确:通过“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这样的神态描写,塑造了小通讯员腼腆害羞的形象。
【思考1】语段赏析
④片段:“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D36D39
明确:语言描写,通过带有明显歉意和不好意思的语言,将通讯员的善良、淳朴、羞涩、知错能改等品质生动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人物:如何塑造通讯员这一人物?
概括有关通讯员的事件:
①和我同行总保持距离
②枪筒里插上树枝和野花
③自愿参加革命
④偷偷用毛巾拭汗
⑤肩膀处被门钩撕破
⑥借到新嫁娘被子后的为难
⑦离开时留下2个馒头
⑧担架员回顾通讯员舍己救同志
⑨我对通讯员态度的转变过程
正面描写
(动作、外貌、语言、细节)
侧面描写
小通讯员是一个有着质朴憨厚、腼腆羞涩、勇敢善良、热爱生活、知错能改、舍己为人品质的小战士。
结合小说第30~59段,如何塑造新媳妇形象?
主要事件:
①态度温和,总是笑
②不愿借被子,到借出被子,最后献出被子
③红脸
④缝破洞
手法:外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比
形象:美丽俊俏、活泼开朗、善良识大体的农村妇女
(四) 主 题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丈夫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被错打成“右派”。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写作背景
淮海战役
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运送军粮
小说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主题
开端
(带路)

(借被)
高潮
(牺牲/献被)
结局
(盖被)
小说主题
①战友情
②军民情
人性美
人情美
讨论: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以“百合花”为题的好处。
①白色的百合花高洁、清丽,象征了主人公纯正高尚美好的心灵,象征着军民间的纯洁的感情。
②百合花也指 “被子”, 全文线索,借助 “借被”“抱被”等情节的发展,凸显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
③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五) 语言特点
细嗅百合·漫园诗香:于硝烟处品诗意
《百合花》是一篇战争题材小说。
活动一
对比读
这座阴森的楼房,就是那无数根蛛丝的交点,也是织成毒网的那只巨大的毒蜘蛛的阴暗巢穴。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红岩》选段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百合花》第4段
风格:清新俊逸
《百合花》作为一篇独具风格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取胜的,其成功主要体现在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种散文化、抒情化的写法。
活动二
分享读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荷花淀》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
“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 ”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奶奶的星星》
改编诗:
活动三
创作读
原文
……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11段)
……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47段)
文段改诗小窍门
1.抓取主要意象
2.语序适当调整
3.注意何处分行
4.语言精炼简化
改编诗:故乡
竹海似雾
山道窄窄
盘旋而上
青竹拖于地面
石级哗哗作响
圆月升起之时
香烛点燃
童谣声响
梦回故乡……
活动三
创作读
原文
……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11段)
……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47段)
诗意呈现
体会文章的诗意,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段或两段话,改写为一首小诗。
以诗意的语言传递纯洁的情感,
以纯洁的情感体现淳朴的人性,
以淳朴的人性彰显高尚的情怀,
以高尚的情怀礼赞别样的青春。
诗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