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登 高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时间的演变,承载着记忆的画卷,如冰冻的水晶。
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
王维、孟浩然
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
李白、杜甫
元镇、白居易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李商隐、杜牧
唐诗的发展
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
山水田园派:
边塞诗派:
盛唐成就最高者:
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
晚唐小李杜:
杜甫名句回味
1.窗含西岭千秋雪,
会当凌绝顶,
3.随风潜入夜,
朱门酒肉臭,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览众山小。
润物细无声。
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2.
5.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夜喜雨》
《望岳》
《绝句四首》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忧国忧民)
(涉世不深)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杜甫简介(一)
读书和漫游时期
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20岁开始漫游,24岁应举,不第。却结识了李白和高适。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后再次应试又不第。
杜甫简介(二)
困居长安时期
35岁入长安求官,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早上敲打富贵人家(曾经以朋友身份相交的王侯权贵)的大门,黄昏才见到肥壮骏马飞奔带起的尘土(权贵归来),谁知道,他却只拿出残羹冷炙来“招待”,原来寒士(亦或是落魄的读书人,或是遭贬谪的官员)的命运处处都是悲辛。】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杜甫简介(三)
陷贼和为官时期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等诗。后来他逃出长安,但战乱和饥荒让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47岁丢官入蜀。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但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内部朝政腐败,割据势力征战不断,外有吐蕃的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皇帝出逃。加上好
杜甫简介(三)
友李白高适的去世,郁闷像一团乌云一样压在心头。为排遣烦恼苦闷,作者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的悲哀。此时杜甫55岁,三年后客死于旅舟中。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和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tāo tiè 贪食)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古及今,文人所赋之深情 从总体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是出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2、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此诗与写今昔对比之作不同,别具匠心,写今与昔同,三十年来情况未有改变。后两句写伤心不为个人而是为国家安危。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6.表达对宇宙无穷,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如:《登幽州台歌》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 (767) 秋天,杜甫客居夔州 ( 今四川奉节 ) 期间, 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写作背景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诵读、理解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思考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鸟儿。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听到它的叫声让人感到非常悲凉。
鸟儿在急风中不住盘旋,或许是因为饥饿在寻找食物,或许是因为无家可回。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儿。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鉴赏颔联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状悲之广(范围上)
“不尽长江滚滚来”:言悲之多(数量上)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落木萧萧下----------生命短暂
不尽长江---------- 永世长存
对比 反衬
突出人生短暂 、自我渺小 、作者壮志难酬之感
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
鉴赏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八
可
悲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极其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新停:刚刚停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鉴赏尾联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
悲的根源何在?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
景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抒
情
颈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悲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