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8.3 琵琶行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8.3 琵琶行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8 14: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文体知识
歌、行、吟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 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事,可抒情、议论。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长恨歌》《短歌行》都是歌行体。 三者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而自从元和十年,掌权的达官贵人们恼怒他的诗,借口把他贬为江州司马后白居易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贬不到一年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感伤诗”。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思考:



文中共描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
三次
重点赏析
诗中琵琶女有几次弹奏,找出诗中写琵琶女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
思考
思考
这三组句子都是从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声音无形,摹声最难,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精湛的琵琶技艺,诗人又是怎样表现她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的,才能达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奇特效果呢?
a.以声传情,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b.以声喻声,以形写声
c.象声词双声词摹写,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侧面烘托
一曲琵琶曲让众人动容,一篇《琵琶行》令我们黯然神伤。如此美妙的琵琶声中,埋藏了如此的悲愤。在我们为其不公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时,我们能否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这琵琶声能诉尽心中哪无限事?(第2段第3段结合阅读)。
思考
重点赏析:第二段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
①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②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③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④ 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⑤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⑥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⑦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戛然而止)。
好处:生动地描摹出了乐曲的特点,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得形象可感。
重点赏析:第二段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声音,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①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体现了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重点赏析:侧面烘托
从文中找出其他运用侧面烘托的诗句。
①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③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以听者的感受,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谁解青衫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帝京为官,才华横溢,高朋满座,丝竹不绝;
谪居卧病,沦落天涯,送客惨别,凄凉落魄。
诗人
家在京都,年轻貌美,技压群芳,门庭若市;
琵琶女
年老失意,年老色衰,离乡漂泊,独守空船。
谁解青衫泪?
(1)伤琵琶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2)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内心倍感凄凉。
名句赏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叙述诗人与琵琶女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身世的同情,倾诉了自己被贬官,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罪恶。
此为全诗的主旨句,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诗文赏析: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找出来并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③“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④“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的心情。
古今异义
① 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 曲终收拨当心画
③ 整顿衣裳起敛容
⑤ 客去朝来颜色故
⑥ 老大嫁作商人归
⑦ 呕哑嘲哳难为听
④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整理
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古:难以成为
今:使人为难
古:容颜
今:色彩
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语
古:对着中心
今:注意,留心;指人的胸口部,泛指正中间
古:突然,发出
今:鼓出来;超出一般的显露出来;
词类活用
①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② 遂命酒
③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⑤ 浔阳江头夜送客
⑥ 钿头银篦击节碎
⑦ 江州司马青衫湿
④ 商人重利轻别离
名词作动词 作诗
形容词作动词 敲碎
形容词作动词 沾湿
名词作状语 在夜晚
形容词作动词 看重、轻视
名词作动词 摆酒席
名词作状语 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