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12 拿来主义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12 拿来主义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8 14: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文》
鲁迅
(1881~1936)
杂文集:
《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特点:
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在原文中勾画出来。
1.第7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他占有、挑选。
3.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1-6段是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7-10段是谈“什么是拿来主义”。
整体感知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背景介绍
为了证明“拿来主义”的重要性,作者先后评判了哪些主义?他们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探究
文本研习
2.“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依说有据吗?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它的实质是什么?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枪炮打开大门
碰了一串钉子
古董展览
绘画展览
梅博士出国
卖国主义
排外
媚外
1.什么是“闭关主义”?作者怎样否定?它的实质是什么?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3.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以尼采为例是要论证什么道理?
中国永远贫困落后
尼 采:只是给予,不要取得
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以煤为例)
没有好结果,发了疯
类比论证
送去主义的危害性: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鲁迅
语言揣摩
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请找出相关语句,结合语境,揣摩起其感彩。
1.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2.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在调侃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进步”是反语,实为后退
反动政府实际上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是反语,深含蔑视、嘲讽之意
4.说说第四段中“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思考:文章中说侵略者按其心意给我国送来了什么 它的实质是什么?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送来
糟粕渣滓
靡靡之音
送来的实质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5.“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 “拿来”应该怎样 “拿”,如何理解?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论证结构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
送去主义——投降卖国,媚外求宠(破)
送来主义——嗟来之食,强加侵略(破)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立)
驳论:先破错误的观点,再提出相对的正确的观点,先破后立。
阅读7-10段,思考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孱头
勃然大怒放火烧光保清白
昏蛋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废物
逃避主义
虚无主义
投降主义
1.文中的穷青年,对祖上阴功而来的“大宅子”,有多少种态度呢?
文 化 遗 产
大 宅 子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比喻论证
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文中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式
比喻论证
形象具体、浅显生动
鱼 翅
鸦 片
烟枪烟灯
姨 太 太
吃掉
送药房
毁掉
走散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
喻文化糟粕
喻封建文化








思考:这些对待文化遗产的比喻分别与最后一段中的哪些词相对应?
思考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总结

(1~6)
昏蛋
拿来主义
放火烧光(怒)
闭关主义(排外)
反对三种态度
拿 来 主 义
送去主义(媚外)

(7~10)

立:新人
孱头
不敢进屋(怕)
废物
接受一切(喜)
存放(鸦片)
使用(鱼翅)
毁灭(姨太太)
占有
挑选
提出三种方式
根源
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
送梅兰芳

——人
进步
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创新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如今再谈“拿来主义”,它还具有现实意义吗?对于当今的中国它有怎样的借鉴意义?你能举出相关例子吗?
思考与拓展
故宫文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生活重建,就需要在当代生活中增添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具体载体,就需要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让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选择有更多的权利表达。无疑,当前作为“网红”的故宫文创,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的先锋试验和当代典范。
文化是老传统的价值守护,文创是新生活的时尚创生,但核心还是文化价值。故宫文创,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文化,这是一种有温度的、可持续的传承方式。故宫文创具有高度的自我表达、适度的传统性和低度的正式性、高度的时尚型的场景体验特征,一直以紧扣时代脉搏的开放胸襟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气魄,引领国内外博物馆文创的社会风潮。(人民网评论)
电影《流浪地球》——科技硬核下的中国式表达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人民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