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专题一
青春之意:
时代洪流,
青春启蒙。
(《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专题二
专题四
专题三
单元教学——文学阅读与写作
青春之语:
少年情怀
总是诗。
青春之华: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百合花》《哦,香雪》)
青春之歌:
以诗之名,
致敬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在山的那边
【作者】王家新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第一单元第三课
《百合花》
《哦,香雪》
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你阅读小说的方法是什么?
学习任务
1、积累文中字词,理清小说线索、分析情节 。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明白小说主题和含义,欣赏小说的人性美和青春美。
《百合花》作者
茹志鹃(1925-1998),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的本质。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 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小说,《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铁凝,女,1957年生,作家,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哦,香雪》作者
《百合花》写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写这篇小说时(1958.3),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也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的,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作者在忧虑之时,缅怀追念得来的产物。
二.探寻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1982.6),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喜悦。
《哦,香雪》写作背景
关于小说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积累常识
撂下(liào) 木讷(nè)
忸怩(ni ní) 憨憨(hān hān)
执拗(niù) 发髻(jì)
尴尬(gān gà) 讪讪 (shàn shàn)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
踌躇(chóu chú) 氛围(fēn)
四.基础积累
(一)字音
(二)词义。
1.张皇:
2.忸怩:
3.憨憨:
4.执拗:
5.尴尬:
6.讪讪:
7.虔诚:
难为情的样子。
恐慌,慌张。
(神色、态度)不自然。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傻气,难为情。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恭敬有诚意。
文本探究
《百合花》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字词。
2、找出全文线索,概括文章大意
全文以时间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1946年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最后新媳妇执意将新被献给为救人而牺牲的小战士。
《百合花》文脉梳理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总结每个层次大意。
《百合花》
本文共5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 : 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 : 通讯员为救人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 : 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1~23)
(24 ~ 43)
(44~57)
(58 ~ 59)
开端 → 带路
发展 → 借被
高潮 → 牺牲
结局 → 献被
文本探究
《哦,香雪》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字词。
2、找出全文线索,概括文章大意
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引子(1—4)火车开进山村
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开端(5—56)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发展(57—71)香雪渴望有铅笔盒——对知识的渴望
高潮(72—78)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结尾(79—82)香雪深夜归来
《哦,香雪》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
《百合花》
积累常识
1.分析人物所做的事。
2.分析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3.分析侧面描写的语句。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等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4.分析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百合花》人物形象
一、小通讯员的形象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对于通讯员描写的句子,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课本上做批注:人物形象、描写方法)
现在从背后看过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这是对小通讯员的(外貌)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质朴、充满活力)的人。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做装饰点缀。
看见他背上看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这是对小通讯员的(细节)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小通讯员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细节描写。突出其憨厚、腼腆的性格
……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侧面描写。补叙通讯员受伤的情景,表现了他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勇敢精神。
细读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
一、小通讯员的形象。
1,他涉世不深,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的和自然充满热爱。比如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2,憨厚朴实,拘谨腼腆。如文中我面对小通讯员坐着,他张皇局促“脸涨得像个关公”
3,不善言辞,善解人意,勇于改错。认识到自己借被子的方法不对便及时改正。
4,关心战友,在危机关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为了保护队员英勇捐躯。
细读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
二、新媳妇的形象
快速浏览课文,借鉴上面的分析方法,分析新媳妇的形象。(在课本上做批注:重点分析借被30-35、献被两部分55-59)
还有没有其他描写新媳妇的句子,找出来。
新媳妇的形象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善良、纯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崇敬,无私的品质。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小说主要写了她 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对比。
第一件事: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
三、“我”是一个什么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故事的叙述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
3,小说由“我”的所见所感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分析人物形象
《哦,香雪》
分析环境描写
小说主题探究
思考讨论: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目?
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纯洁美丽。本文的题目“百合花”是以借代的手法指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
百合花在小说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有百合花一样美好的心灵,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高尚、纯洁感情的象征,象征着人性美和人情美。
课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说说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衣服挂在门钩上,通讯员坚决不肯缝,这一细节,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第二次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第三次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新媳妇细密地缝破洞,体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爱护。
香雪关注的东西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
凤娇等人:金圈圈、手表、“北京话”……
香雪:皮书包、铅笔盒……
为什么香雪喜欢铅笔盒,而不是手表等物品呢?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和其他姑娘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讨论: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GO TO
品味语言美
1.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一组形容词,形象地描写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传递出作者的爱怜之意,间接写出作者对台儿沟的感情。
2.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铁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在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台儿沟的小。
3.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跟的小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从香雪的心理写出火车巨大与快速强势的特点,香雪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4.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两个动词从速度等角度写出了火车的冷漠无情,喻示现代文明的冷漠。
第47段: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第81段: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第78段:枯草插在头上避邪——遇到迎伙伴,拿下枯草,拿出铅笔盒
走出愚昧,走向文明
第82段:以“哦,香雪!香雪!”这样的感叹句作结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整个作品洋溢着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纯洁善良品性的歌颂 。
火车开经小山村台儿沟,激起的青春动荡。
“美妙的一分钟”
“五彩缤纷的一分钟”
“小得叫人心疼”
“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
皱褶里”
“一分钟”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
“一分钟”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北京话”、金圈子、手表、发卡、纱巾、尼龙丝袜、书包、自动铅笔盒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香雪为什么对自动铅笔盒情有独钟?
【第63段】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钱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 还是四十个、五十个 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 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 可是,为什么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第77段】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 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青春的
自卑
青春的
追寻
青春的
骄傲
青春的
梦想
坚定
害怕
不怕
犹豫
小说 细节描写 重要作用
《百合花》 百合花、野菊花、馒头、衣服上的破洞
《哦,香雪》 铅笔盒、火车等 白烨《评铁凝的小说创作》:
一只铅笔盒,使我们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农村青年的积极的人生追求!
铁凝把她以小见大、平中求奇的创作特长充分地施展出来了。
叙事一气贯串
细节前呼后应
以小见大
平中见奇
小说 细节描写 重要作用 青春内涵
《百合花》 百合花、野菊花、馒头、衣服上的破洞 叙事一气贯串 细节前呼后应 以小见大 平中见奇 青春美与人性美
《哦,香雪》 铅笔盒、火车等 青春的梦想与追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这样别致的青春?
作家的创作动机何在?
《百合花》
茹志鹃写《百合花》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往事的产物。
《百合花》受到了茅盾先生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也是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
《哦,香雪》中,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企求,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香雪所追求的是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上的东西,想得到未来的彼岸幸福。
《哦,香雪》
作家曹文轩:好看的并且有意味的小说,不是一支离弦的箭,而更像一群有着好心情的鸟儿。它们在天空下盘旋,跃升,俯冲,在留下无数撩人的无形曲线之后,才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好的小说,尽量伸展读者与故事结局的距离,使得小说不再过分顺畅的前行,造成阅读期待。同时也因为平添了这些枝叶,延长了审美体验的过程。
《百合花》和《哦,香雪!》都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参照影片《百合花》的主题歌词,为影片《哦,香雪》写一段歌词,或者为小说《哦,香雪》写一段新诗感悟,与同学交流、分享。
目的:学以致用,了解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现象,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交流和表达。
电影《百合花》主题歌词
啊-啊-啊--,
百合花,百合花,绿丛中洁白无瑕。
静静山谷里,深深把根扎。
啊-啊-啊-啊--,
静静山谷里,深深把根扎。
百合花,百合花,盛开在原野山涯。
默默迎曙光,甘把幽香洒。
啊---啊---,
默默迎曙光,甘把幽香洒。
啊---啊----,甘把幽香洒。
啊-----,啊-----,啊---啊---。
【致青春·诗歌】
哦,香雪
守着,这偏僻地方
火车呼啸林荫路上
等待的时间,头发梳得乌亮
笔盒嗒嗒乱响
羞涩无处可藏
嘻笑编织梦里的网
透明汗水,沾湿白日臆想
心生现代向往
山风难掩渴望
一篮鸡蛋,终是如愿以偿
骄傲,呐喊声奔放
手捧笔盒,握住一段纯白光芒
【致青春·诗歌】
哦,香雪
火车驶过幽深隧道
去到大山皱褶里的山庄
一分钟的喧闹
是台儿沟姑娘们的渴望
贫瘠的山庄
对外界的渴望
小盒子闪闪发亮
香雪独享皎洁月光
迎向人群
是姑娘们热情呼唤
哦,香雪
欢声笑语
群山战栗
未来就在前方
【致青春·诗歌】
哦,香雪
微风和月勾勒着静谧
香雪飘零,暖风著柳笼丝雨
眸清如水晶,唇柔似红缎
少女情怀朦胧缠绕听
天真,纯洁
核桃树豁啷啷,小溪奔腾不逆
我的灵魂从银河里来,
被星辰点缀光彩
跋涉千山万水,只为心中那木盒
贫瘠,闭塞
台儿沟太小,载不下不羁的心
古老群山战栗,与雪共欢愉
到那时,也会期待
瀚海可尽,明月可掬
【致青春·诗歌】
哦,香雪
……
她远远地举起希望
心中腾起新生的骄傲
不加掩饰的笑声
感动着古老的群山
她的行动并不草率
或许无人明白
但心中期待
不必大声说出来
那遥远的念想
也终将到来
【致青春·诗歌】
哦,香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哦,香雪,
在不知什么叫受骗的芳华,
思考鸡蛋与铅笔盒的重量。
人世间最纯的情感,
就是少女的梦想。
岁月如驶出山村的火车,
奔向远方之城,
尽管缥缈,
却能将三十里夜路照亮。
我感动火车与台儿沟的相遇,
永远有多远,
永远有多远。
【致青春·诗歌】
为什么许多读者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 为什么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是那么爱看电影里慢跑的火车上发生的那些缠绵或者惊险 ……我想,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也已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积极的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我们梦想着在物欲横流的生存背景下用文学微弱的能力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这梦想路途的长远和艰难也就是文学得以存在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梦想使我们不断出发,而路上的欢乐一定比目的地之后的满足更加结实。
——铁凝《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那么——
香雪、凤娇她们走出大山,找寻梦想后,青春如何绽放的呢?
我们的青春呢?
从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以40年后的生活为背景写一封信。可以写给40年前的自己,也可以写给40年前的对方,你会选择谁?会说些什么?
目的:熟悉书信体表达特点,读懂作者,读出自己。
【致青春·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