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
课标要求: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表现,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知道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推翻明朝统治的史实,了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过程,增强对历史进程纵向把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读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复杂原因的史料,提高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提高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提升时空观念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明末农民起义军成功推动历史前进的史实,感悟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还处于青春期的初期,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具备,没有完全摆脱儿童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考虑到以上原因,教师上课应从直观形象入手,深入浅出、先感后知引导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地解读课内外各种历史材料,这样他们才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设问:同学们,你知道这幅画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教师讲述:大明王朝崇祯17年,即公元1644年,3月的一个晚上,崇祯皇帝悄悄潜出紫荆城北门,在一颗老槐树上上吊自杀了,这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不久,大明王朝就灭亡了。堂堂大明王朝的天子,为什么选择上吊自杀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本课,探寻在历史长河中驻足了276年的大明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一、天灾:大旱不断,颗粒无收
教师讲述: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天灾不断。尤其以陕西地区最为严重。崇祯二年,陕北地区爆发严重的旱灾,朝廷派礼部侍郎马懋才去了解调查灾情。马懋才到达灾区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立刻上书给皇上,向皇上汇报他的所见所闻。他呈上奏折《备陈大饥疏》,里面这样写道。
呈现材料: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马懋才《备陈大饥疏》
设问:从马懋才的奏折可以看出受灾的农民处于什么状况?
(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不甘于饿死的人,聚众为盗,抢掠他人。)
教师讲述:饥饿而死,为饿死鬼;抢盗而死,为饱死鬼。农民不堪忍受压迫,纷纷揭竿而起。饥民中的强者,群起为盗。这些流民聚在一起,或抢或盗,以此来获得物质资源,已然成为“流寇”。
过渡:在持续不断的天灾面前,朝廷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一些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其实,早在明朝中后期,政治就日益腐败。
二、人祸: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出示材料: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图片及简介
崇祯登基之前,他的爷爷、爸爸和哥哥都是非常奇葩的皇帝。爷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却几十年不上朝;爸爸明光宗战战兢兢做太子多年,当上皇帝后才一个月就驾崩了。哥哥天启皇帝的偶像是鲁班,特别喜欢干木匠活。这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大明王朝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了。
那么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材料:明熹宗时期,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明熹宗好动斧锯以及涂漆之类的事情,累年不倦。每次在拉线削墨时,魏忠贤之辈常来奏事。明熹宗很厌烦,荒谬地说:“我已知道了,你们好自为之。”魏忠贤因此便任凭自己的意愿恣行威福,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教师讲授:正是由于明熹宗沉迷于木匠活动,使得大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他迫害东林党人,兼并大量土地,是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过渡:朝政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削。
出示材料:
表1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 7 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1/3
设问:表1反映了明末什么社会问题?(土地兼并)
材料二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至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出示材料:图片《流民图》
教师讲授:皇帝昏庸,疏于朝政;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致使土地兼并严重,而土地兼并又加速了政治的腐败。明末社会所形成的这种恶性循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过渡:明朝末年,除了面临天灾之外,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已经悄然崛起了。
三、外患:辽东作战,加派赋税
呈现地图《明朝中后期形势图》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率军与明朝交战过程中,接连取胜,是明朝东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出示材料:
材料一:御史郝晋亦言:“…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明史》
注: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合成三饷。
材料二:( 明朝末年)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 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设问: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明末农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明朝末年,国家腐败严重,财政危机沉重,对辽东作战的“辽饷”只能压在人民身上。
过渡: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灾难深重的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统治。在各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
四、覆灭:闯王进京,明朝灭亡
出示图片及李自成个人介绍。
教师讲授:为节省开支,崇祯听取了刘懋的建议裁撤驿站,这一举动使得一个大批在驿站工作的人失业,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其中有一个失业的人就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
出示材料:童谣2则
1.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2.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设问:从两首歌谣内容分析,广大民众对李自成的农民军持什么样的态度?
过渡:没错,李自成的队伍进入中原后,收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扩展到了100多万人。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组,探究李自成的农民军能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结合课本85-86页,任选以上任何一则材料进行分析。
2.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写在探究单上,并派一位代表上来分享小组成果。讨论时间5分钟。
出示材料:
“(李自成)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苦,作战勇猛。很能礼贤下士,纳人善言。” --《明史》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白寿彝《中国通史》
出示:《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p86)》
教师:明末农民起义最早在灾区最严重的的陕西北部爆发。1644年初,李自成攻克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攻进背景城内,明朝灭亡。于是就有了咱们开头的那一幕: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统治276年的明王朝,终于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过渡:曾经强盛一时的明王朝,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在明朝谢幕的同时,中国的命运又将由谁来主宰呢?
自主学习课本86页:制作满洲兴起的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教师讲述: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为清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过渡:实际上李自成失败,清兵入关都离不开一个关键性人物,就是吴三桂。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兵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转战各地,最终失败。
四、反思:起于人民,亡于人民
出示材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亲手创造的大明江山起于农民起义,同样也亡于农民起义,对此,你有何感想?
结束语:在明朝谢幕的同时,1640年的英国也发生内战。1689 年,英国议会以“光荣革命”形式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限,由此确立了议会权力大于王权的原则。17 世纪,英国在“科学革命”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传统学科出现新的生机,经济学、法学、考古学、心理学等新兴学科开始起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活跃为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和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改朝换代,皇权至上走向极致。中国的命运又将由谁来主宰呢?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