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易错题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易错题专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09: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易错题专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径(jīng) 唐朝(táng) 骄傲(ào) 君子(jūn)
B.挑土(tiāo) 挑选(tiǎo) 挑动(tiǎo) 挑促织(tiāo)
C.橘子(jú) 脚印(yìng) 靴子(xuē) 挤碰(qí)
D.菠萝(luó) 床铺(pù) 棕色(zōng) 水洼(wā)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洼 篮天 儿童 霜叶
B.巴掌 石经 月匙 香甜
C.放晴 排队 清凉 愉快
D.宾纷 蟋率 掠过 辽阔
给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3.白云生处有人家( )
A.出生。 B.产生,生出。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因为。 B.坐下。
5.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B.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D.她长得像她妈妈一样,十分漂亮。
给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6.荷尽已无擎雨盖( )
A.拿。 B.举,向上托。
7.萧萧梧叶送寒声( )
A.吹箫的声音。 B.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8.“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秋天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珍惜美好的大自然。
C.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儿来,上哪儿去。
9.对《山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B.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第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觉。
C.“停车”是因为天色已晚,山路难行。
D.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二、诗词曲鉴赏
古诗阅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0.“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_______,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11.诗句中“______”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三、书写
13.读拼音,写词语。
fēng shuāng yuán zé gōu zhù chéng sè

lí huā yìn xiàng fēng shōu ní tǔ

14.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秋天的雨,有yì hé五彩缤纷的yán liào。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yóu piào,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hǎo wén的气味。lí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15.看拼音,写词语。
guī zé chí dào fēng shōu hán lěng
jiǎo yìn luò yè yán sè gē qǔ
16.看拼音,写词语。
(1)我穿着一双zōng hóng色的小雨靴,踩在liàng jīng jīng的水洼间,踩在pū mǎn落叶的shuǐ ní道上。jīn huáng的落叶pái liè得并不guī zé,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真想放声gē chàng。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cán bài了的jú huā的花枝还在ào hán dòu shuāng。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请jūn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chéng zi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四、判断题
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7.这里把人走路的样子比作两只蹦跳着、歌唱着鸟。 ( )
18.这句话表现了行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的快乐心( )
19.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 )
20.写水泥道和落叶的语句写出了静态的画面,而这句话写出了动态的画面。( )
五、填空题
2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地面是潮湿的,我还能看到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
(3)趁你没留意,它便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
(4)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22.用括号里提示的方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找近义词)
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联系上下文)
频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植物和动物适应冬季以前,迁徙的季节来临了。(查阅资料或词典)
迁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提示的方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提示:“叮咛”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依据形旁猜猜词语的意思。
叮咛:________。
2.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歌吟:________。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提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匆匆:________。
24.照样子,填词语。
1.(道别)的话音 ( )的歌韵 ( )的叮咛 ( )的歌吟
2.(抖抖)手臂 ( )翅膀 ( )白云 ( )田野
2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扇子 一( )词典 一( )云彩
一( )青蛙 一( )房子 一( )颜料
2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秋雨 一( )水洼 一( )叶子
一( )地毯 一( )雨靴 一( )小鸟
2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水泥道 ( )的天空 ( )的水洼 ( )的小雨靴
( )的叶子 ( ) 的地毯 ( ) 的小巴掌 ( )的小鸟
2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句①中的“________”写出了一夜秋风秋雨后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句②中的“亮晶晶的水洼”“________”等词句对此做了具体描写。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①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句话?( )
a.轻快、急切。 b.舒缓、舒畅。
②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这句话,首尾呼应
b.这句话写出了刮风下雨的时间长
c.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可以删去一次
29.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当成____来写,写出了风摇树枝的动作。
②“道别”的近义词是_____。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到黄叶在说:“_________”
(2)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①由“一颗饱满的谷粒”,我们会联想到____________。
②秋的声音,还会在哪里?请写一写。
秋的声音,在______________。
30.根据诗意写古诗或根据古诗写诗意。
(1)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觉。
______________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______________
31.读句子,写古诗。
(1)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欣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________”字点明深秋季节;“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有人家”使人联想到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抓住“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3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 )
(2)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 ( )
3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凌乱”可以联系上文的“并不规则”来理解,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熨帖”可以结合上文的“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以及下文的“平展”来理解,它的意思是:________。
35.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
查字典后,我知道“錾”的读音是______,“錾出”的意思是:______。
36.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邮票 一( )大门 一( )颜料 一( )秋雨
一( )钥匙 一( )歌曲 一( )叶子 一( )杨树
37.根据所给意思,写出对应诗句。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
(2)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_________________
六、信息匹配
38.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歪斜(xié xiè) 石径(jìn jìng) 橙黄(chéng zhēng)
橘绿(jū jú) 挑灯(tiāo tiǎo) 犹有(yóu yǒu)
39.填空。
“异”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惊奇。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入横线。
(1)因为父母离异了,他非常伤心。( )
(2)今年气候异常,这里发生了非常少见的洪水灾害。( )
(3)听说他放弃了出国的好机会,我们十分惊异。( )
(4)独在异乡为异客。( )
(5)那个房子有一股奇异的香味。( )
40.选词填空。
似乎 忽然 终于 居然
1.他平时成绩不太好,可是这次考试( )考了全班第一。
2.我们正在操场上踢足球,( )下起了大雨。
3.爸爸看了一眼就走了,( )不太喜欢这幅画。
4.你( )来了!我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41.选词填空。
清凉 清新 清静
(1)这个城市空气( ),环境优美,适宜人们居住。
(2)它带着( )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3)爷爷退休后,回到乡下过着( )的生活。
42.下列句子是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填序号选一选。
A .比喻 B.拟人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
2.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4.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
4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地面的水洼(wā wá)里,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2)小路像是一块印(yìn yìng)着落叶图案的地毯。
(3)妈妈把我凌(líng lín)乱的桌面收拾得整整齐齐。
(4)我一个一个仔细地数(shù shǔ)着。
(5)一场秋雨过后,同学们换上棕(zōng zhōng)色的小雨靴(xué xuē)走在林间小路上,远远看去多了一道美景。
44.选词填空。
广阔 辽阔 宽阔
(1)走进秋,走进这( )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2)路面十分( ),可以并排行驶四辆汽车。
(3)我们的祖国土地( ),物产丰富。
45.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A.排比 B.拟人 C.比喻
(1)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
(3)这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4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石径shí jìng。
B项:挑选tiāo xuǎn,挑促织tiǎo cù zhī。
C项:脚印jiǎo yìn,挤碰jǐ pèng。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A.有误,蓝天:蓝色的天空。故“篮”错误,应为“蓝”。
B.有误,钥匙:开门的物品。故“月”错误,应为“钥”。
C.正确。
D.有误,缤纷:种类多,多元化,多彩。故“宾”错误,应为“缤”。蟋率:一种昆虫。故“率”错误,应为“蟋蟀”。
3.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字词解释。
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1)出自杜牧的《山行》。翻译: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生:产生,生出;
(2)出自杜牧的《山行》。翻译: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坐:因为。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掌握。比喻句,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但要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仔细阅读所给句子可知: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是一个比喻句,句子中把“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B“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不是比喻句。
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不是比喻句。
D“她长得像她妈妈一样,十分漂亮。”不是比喻句。
6.B
7.B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句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擎:举,向上托。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该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句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萧萧:风声。
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由两个“匆匆”,可知秋天来去匆忙,非常短暂,因此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珍惜美好的大自然。
A项不够全面,C项错误,B项符合句意,故选B。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意境鉴赏。结合内容赏析。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A.简单来说,前三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宾,“霜叶红于二月花。”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故A正确。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第一句用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唤起下文的“霜”字,第二句写“白云”反衬“霜叶”异常“红艳”,这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艳丽秋色的衬托。故B正确。C.“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是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是因为被山中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住了。不是因为天晚,山路难行。故C错误。D.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知,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故D正确。
10.示例: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响,纷纷飘落到地上
11. 客 情
12.C
【解析】
10.略
11.略
12.略
13.风霜 原则 勾住 橙色
梨花 印象 丰收 泥土
【解析】

14.(1)一盒 颜料
(2)邮票
(3)好闻 梨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盒、颜料、邮票、闻、梨”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5.规则 迟到 丰收 寒冷
脚印 落叶 颜色 歌曲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规则、迟到、寒、脚、落、颜、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6.(1)棕红 亮晶晶 铺满 水泥 金黄 排列 规则 歌唱
(2)残败 菊花 傲寒斗霜 君 橙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棕、亮晶晶、铺满、黄、歌唱、残、菊、傲寒、霜、橙”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7.×
18.√
19.×
20.√
【解析】
17.

18.

19.

20.

21. 湿润 平整 留心 酷热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1)潮湿:指水分大而湿润。近义词“湿润”。
(2)平展:非常平坦和整齐。近义词“平整”。
(3)留意:留心和注意。近义词“留心”。
(4)炎热:非常的热。近义词“酷热”。
22. 注意 不断地 迁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词语意思的理解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就是说在文章中的一句话是离不开文章中的语境的,你要看看文章中这句话上面写的什么上边写的什么,这样才能够理解他们的意思。
查阅资料或词典:指把字典、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
留意:一般为动词,用来比喻对事情对物或者对人的一种评论和心理。
频频点头:一般为动词,用来比喻对事情对物或者对人的一种评论和心理。
迁徙:指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泛指某种生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就叫迁徙。出自《荀子·非相》。
23. 叮嘱 欢歌,赞歌 急忙地
【解析】

24. 告别 暖暖 丰收 振动 追上 掠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搭配合适的词语的能力。本题涉及到课文《听听,秋的声音》的内容,所以也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识记。答案举例:告别的歌韵、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振动的翅膀、追上白云、掠过田野。
25. 把 部 朵 只 座 种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道题考查量词的使用。
量词就是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结合语言习惯填写即可。
常见的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例如,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例如,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例如,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26. 夜 个 片 块 双 只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道题考查量词的使用。
量词就是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常见的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例如,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例如,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例如,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27. 湿漉漉 明朗 亮晶晶 棕红色 金黄金黄 彩色 金色 棕红色
【解析】
【详解】

28. 明朗 一角小小的蓝天 b c
【解析】

29. 拟人 大树 人 告别 大树妈妈,再见 农民丰收的景象 每一张丰收的笑脸里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树”人格化,写出了风摇树枝的动作。
②本题考查近义词和语言表达能力。
道别:一指分别时与人打招呼,二指辞行。
近义词:话别、作别、告别、离别。
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到黄叶在说:“大树妈妈,再见。”
(2)①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由“一颗饱满的谷粒”,我们会联想到农民丰收的景象。
②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秋的声音,在在农民伯伯丰收的笑声里。
30.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诗歌翻译。
分析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1)出自清朝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觉。
(2)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31.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1)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原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2)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原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3)唐代杜牧的《山行》,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32. 寒 远 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荷尽 菊残 已无 犹有
【解析】
【详解】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33. 晴朗 湿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与识记。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明朗:光线充足。近义词是晴朗。
潮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近义词是湿润。
34. 不整齐,没有秩序 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解析】

35. zàn 在金石上雕刻出(花纹、图案等)
【解析】

36. 张 扇 盒 场 把 支 片 棵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量词。
概念: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基本类型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一枚邮票、一张邮票、一些邮票。
一个大门、一扇大门。
一盒颜料、一种颜料、一些颜料。
一场秋雨、一阵秋雨。
一把钥匙、一串钥匙、一个钥匙、一套钥匙。
一首歌曲、一支歌曲。
一片叶子。
一棵杨树、一排杨树。
37.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1)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8.xié jìng chéng
jú tiǎo yóu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歪斜,读音:wāi xié,意思是不正,不直。
石径,读音:shí jìng,意思是山间石路。
橙黄橘绿,拼音:chéng huáng jú lǜ,意思是指秋季景物。
挑灯,拼音:tiǎo dēng。
犹有,拼音:yóu yǒu。
39. Y yì ② ① ⑤ ③ ④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典和多义字。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多义字的字义,要结合语句来思考。
“异”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Y,再查音节“yì”。
(1)离异:离婚。“异”分开。
(2)异常:指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的;非常。“异”不同的。
(3)惊异:意思是惊奇诧异。“异”奇怪,惊奇。
(4)异乡:外乡;外地(就做客的人而言)。“异”另外的,别的。
(5)奇异:奇特的。“异”特别的。
40. 居然 忽然 似乎 终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似乎:好像的意思。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又出乎意料。终于:最终。居然:出乎意料的。
(1)平时成绩不好,这次却考了全班第一,故选“居然”。
(2)下雨是没有想到的事情。故选“忽然”。
(3)爸爸看了一眼就走了,可能是不太喜欢这幅画。故选“似乎”。
(4)等了很久,最终还是来了。
41. 清新 清凉 清静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和近义词辨析。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清凉,意思是寒凉;凉快,清静,不烦扰。
清新,意思是: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现代也有一种说法,意指干净利落,色彩鲜艳、给人简单单纯、甜美、阳光的感觉一类人,搭配词语为“小清新”,多为形容文艺青年。
清静,指天气晴朗宁静;心性纯正恬静。
42. A B A B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于修辞的辨析能力。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所以从题干来看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把“梧桐”和“黄叶”比成了“小巴掌”和“小扇子”,所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把“橘子”和“大树”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3.(1)wā
(2)yìn
(3)líng
(4)shǔ
(5)zōng xuē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辨析能力。
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尤其需要注意平舌翘舌、前后鼻音等。
(1)水洼,拼音:shuǐ wā,意思是路面不平,下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
(2)印,拼音:yìn。
(3)凌乱,拼音:líng luàn,一指杂乱无次序,二指凌乱:杂乱;纷乱。
(4)数着,拼音:shǔ zhe。
(5)棕,拼音:zōng。
雨靴,拼音:yǔ xuē。
44. 辽阔 宽阔 广阔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和选词填空。
宽阔,意思是面积大;范围广;广阔。
广阔,意思是广大宽阔。
辽阔,指宽阔的,广阔的。
(1)由句意,可知是:辽阔。
(2)由“路面”可知用:宽阔。
(3)由“祖国土地”可知用:广阔。
45. B A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1)由“频频点头”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菊花人的情态。
(2)由三个并列的“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可知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雨靴比作小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