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易错题专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与所给语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科学家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感到高兴。
A.科学家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所以感到高兴。
B.科学家感到高兴,所以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C.科学家之所以感到高兴,是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青苔把它裹起来,密不透风,很快它就会被憋死。
B.青苔把它裹起来,正好保护了它,不让它被鸟儿发现,成为鸟儿的食物。
C.青苔是潮湿的,把它裹起来,正好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供它生长。
D.它被青苔裹起来,成了一名囚犯,但它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茁壮地成长为一个小花园。
3.母亲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这样说是为了激发女儿对美好事物的想象,燃起生命的希望。
B.母亲这样说是因为她看到了豌豆苗生命力旺盛,长势喜人,一定会长成一个小花园。
C.母亲这样说也展现出她富有想象力,对美好事物充满热爱,对美好生活十分向往。
D.母亲说“小花园”,是为了骗女儿起床。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huò) 依赖(nài) 百亿(yì) 炊烟(chuī)
B.潜入(qián) 斑斓(lán) 哲学(zhé) 物质(zhì)
C.兰花(lán) 探索(sǔ) 朴素(sù) 藏身(cáng)
D.家雀(què) 躲避(bì) 震撼(hàn) 喧嚷(xuān)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筑师仿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了这座花园。
B.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C.老师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各种问题。
D.火药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6.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做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二、书写
7.读拼音,写词语。
rèn hé jià shǐ zhèng míng àn zhào
yán jiū céng jīng yú kuài shì hé
三、填空题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我给刚买的小狗脖子上系了一个铃dāng( )。
(2)蝙蝠拥有一双特别mǐn ruì( )的眼睛。
(3)这是一个利用了高科技的防wén yíng( )的灯。
(4)yíng píng( )上出现了一个寻人启事。
9.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
(2)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之行,也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
(3)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煸动性的活动。( )
10.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世纪 ( )的发现 ( )的神仙
( )的历史 ( )的愿望 ( )的幻想
1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在横线上。
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4.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12.根据拼音写字词。
(1)有个绿东西从窗bō li( )旁边tàn( )出头来。
(2)爸爸在nài( )心地教弟弟玩玩具qiāng( )。
(3)yán jiū ( )证明,这位科学家的结论是错误的。
13.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我(高兴地)问:“都买了票啦?”
(1)一位小朋友非常( )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2)表弟( )说:“不公平!把铜板还给我!我要买东西吃。”
(3)我( )说:“没有别的人了?好,关门,现在就开始放电影。”
(4)爸爸板着脸( )问:“你今天都去哪儿了?”
1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身体 ( )的炮火 ( )地飞
( )的乌云 ( )的彩粉 ( )地说
四、信息匹配
1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获得(huó huò) 依赖(lǎn lài) 潜入(qián qiǎn)
船舶(bó bō) 哲学(zhè zhé) 兰花(lán luán)
16.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qiǎo ②què
(1)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 )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2)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 )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的屋檐下避雨。
①jì ②xì
(3)绳子上系( )着好多铃铛,即使少一个也没关系( )。
①sāi ②sài
(4)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 )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17.选词填空。
改变 改观
(1)规范化管理使工厂的面貌大为( )。
(2)我们班的淘气包“齐天大圣”用实际行动( )了大家以前对他的看法。
秘密 奥秘
(3)宇航员叔叔的精彩报告,激起了我们探索宇宙( )的兴趣。
(4)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弄清楚了蝙蝠飞行的( )。
18.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即使……也……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虽然……但……
(1)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 ( )母亲不同意,( )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9.下面是一个小组问题清单上的问题,它们是从哪些角度来提问的?请填一填。
小组问题清单
①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②题目中的“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③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呢?
④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我发现:问题( )是针对课文题目来提问的,问题( )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问题( )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问题( )是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2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lù lu)漉。
(2)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què qiǎo)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冒着炊烟的屋檐下避雨。
(3)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bì pì)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21.选词填空。
柔弱 轻盈 斑斓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 ),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 ),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 ),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22.整理下面的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①“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
②什么是“程控电话”?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④伯特兰 罗素是什么人?
⑤《呼风唤雨的世纪》采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⑦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1)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有:_______。
(2)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有:_______。
(3)可以引发深人思考的问题有:_______。
我想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一个小组整理的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选出其中一个问题,试着解答。
①“我真为蝴蝶着急了”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是为了凸显什么?
②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怎样的情感?
③这样轻盈、斑斓、柔弱的蝴蝶,在这样猛烈的风雨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④课文为什么以“蝴蝶的家”为题?
⑤“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这句话通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出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
⑥你能从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愿望?
(1)从课文题目来提问的是:_______。
(2)从课文内容来提问的是:_______。
(3)从课文写法来提问的是:_______。
(4)从课文结尾来提问的是:_______。
我想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24.读了上面的语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都猜想了哪些地方?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错误的打“×”。
屋宇里( ) 麦田里( ) 树林里( )
蜂巢中( ) 园里的花朵下( ) 老树干的底面( )
桥下面( ) 石头上( ) 树叶下面( )
26.这个语段主要描写了( )
A.天气的恶劣。
B.蝴蝶的弱小。
C.“我”对蝴蝶的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表现了“我”对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关爱。
27.作者猜想了那么多地方,又说在那些地方都没有见到蝴蝶,这说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分析句子间的因果。
A和C两个句子的原因都是“科学家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结果是“感到高兴”。A项,“科学家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所以感到高兴。”是前因后果的句子,而C项“科学家之所以感到高兴,是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是前果后因的句子。
B项,“科学家感到高兴,所以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句子的原因是“科学家感到高兴”结果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与例句意思不相符。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这句话把青苔裹起来的豌豆比喻成囚犯。这句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青苔包裹的豌豆的样子,突出因为小豌豆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该怎就怎么样”。它随遇而安、从容乐观,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困难而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是努力地不停地生长。选项中“很快它就会被憋死”说法错误。
3.D
【解析】
【详解】
母亲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写出了母亲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能看出她特别盼望小豌豆苗能给小女孩带来希望。并不是为了骗小女孩起床。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积累。
A项,“依赖(nài)”应为“依赖(lài)”。
C项,“探索(sǔ)”应为“探索(suǒ)”。
D项,“家雀(què)”应为“家雀(qiǎo)”。故答案选B。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这里写建筑师按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这座花园,正确。
B项,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这里指科学家照着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用正确。
C项,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这里形容老师为我们解答各种问题不感到厌烦,使用正确。
D项,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这里指火药是由中国首先创造出来的,应用“发明”。可知该项错误。
6.C
【解析】
【详解】
文中主要讲的小姑娘生病,在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下,重新充满生的希望,C选项更全面深刻。
7.任何 驾驶 证明 按照
研究 曾经 愉快 适合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驾驶、曾、按照、愉”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铛 敏锐 蚊蝇 荧屏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结合语境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敏、蝇”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出乎意料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本题“腾、雾”易写错,需注意。
10. 漫长 重要 奇怪 悠久 美好 神奇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的”前面的内容是用来形容后面的内容,起到修饰的作用。根据所要修饰的内容的特点去选择形容词。
“世纪”可以用“动荡、崭新、黑暗”等词形容。
“发现”可以用“重要、偶然、伟大”等词形容。
“神仙”可以用“奇怪、慈眉善目、别具一格”等词形容。
“历史”可以用“悠久、屈辱、尘封”等词形容。
“愿望”可以用“美好、简单、共同”等词形容。
“幻想”可以用“神奇、奇妙、美妙”等词形容。
11. 排比 设问 设问 比喻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句中连用三个以上“没有”,故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句中先提出一个问题,后面又自己回答了,这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设问:指作者自己提问,自己作答,以便突出主要论点,申述所要申述的问题。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句中先提出一个问题,后面又自己回答了,这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设问:指作者自己提问,自己作答,以便突出主要论点,申述所要申述的问题。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句中把“超声波”比作“波浪”,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也就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使之更加形象。
12. 玻璃 探 耐 枪 研究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玻、探、耐、研”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3. 确信地 怒冲冲地 坚决地 生气地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句子,注意结合语境分析。例句加入了表示语气神态的副词,补充时注意填入类似的词语。
(1)结合“肯定”等内容可知,“小朋友”对它们有家这件事非常确定,语气很坚定,可以填入“确信地”。
(2)根据下半句“不公平!把铜板还给我!”两个感叹句,可知说话人非常生气,可填“怒冲冲地”。
(3)根据后半句“没有别的人了?好,关门,现在就开始放电影。”,可知说话人态度很坚决,可填“坚决地”。
(4)根据“板着脸”和下半句“你今天都去哪儿了”可知说话人非常生气,可填“生气地”。
14. 健壮 猛烈 愉快 漆黑 精美 高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的”“地”前面的内容是用来形容后面的内容,起到修饰的作用。根据所要修饰的内容的特点去选择恰当的形容词。
“身体”可以用“健壮、强壮、高大”等词形容。
“炮火”可以用“猛烈、激烈”等词形容。
“飞”可以用“愉快、奋力、快速”等词形容。
“乌云”可以用“漆黑、密布、黑压压”等词形容。
“彩粉”可以用“精美、漂亮、五颜六色”等词形容。
“说”可以用“高兴、生气、激动”等词形容。
15.huò lài qián
bó zhé lán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本题“ 潜入、船舶”易读错,需注意。
16. ② ① ① ② ①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识记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雀”读“què”的时候,指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故这里选②。
(2)读“qiǎo”的时候,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故选①。
(3)“系”读“jì”的时候,指结,扣;读“xì”的时候,指关联。故第一空应读“jì”,故选①;第二空的关系应读“xì”,选②。
(4)“塞”读“sāi”的时候,指堵;填。读“sài”的时候,指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
这里指把蝙蝠的耳朵堵上,故读“sāi”,选①。
17. 改观 改变 奥秘 秘密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结合句意辨析,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改换;更动。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1)句子表达的是规范化管理使工厂的面貌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故用“改观”。
(2)句子表达的是淘气包“齐天大圣”用实际行动让大家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故用“改变”。
秘密:指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隐蔽;不让人知道的。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3)句子表达的是宇宙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故用“奥秘”。
(4)句子表达的是蝙蝠在飞行上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故用“秘密”。
18. 不是 而是 即使 也 虽然 但 因为 所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注意找出句子之间的联系。
(1)“靠的眼睛”与“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故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2)“一根极细的电线”与“能灵巧地避开”之间是假设的关系,故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3)“母亲不同意”与“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之间是转折的关系,故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与“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19. ② ③ ① ④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从题目给出的信息中可知,文章题目为《蝙蝠和雷达》,因此②题目中的“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是针对课文题目来提问。
结合原文可知,③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呢?提问的是文章里的具体内容,故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
从①中的“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可知,这是对课文的写作手法的提问。
从④中的“生活中”“启发”可知,这是对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20.(1)lù
(2)qiǎo
(3)bì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结合语境及所学判断,平时要多读、多练。
(1)“漉”意为过滤;渗出;润湿。读“lù”。
(2)“雀”是一个多音字,读“què”时,意为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读“qiǎo”时,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故本题选“qiǎo”。
(3)“避”意为躲开;回避;防止。读“bì”。
21. 轻盈 斑斓 柔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柔弱: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身体柔弱)。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
第一空形容身体载不动一个水点,故用“轻盈”。
第二空形容它们身上的彩粉,故用“斑斓”。
第三空形容它们禁不住风雨的样子,故用“柔弱”。
22. ② ④ ① ② ⑤ ⑥ ⑦ ③ 雪花飘落树枝上,像一夜之 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上,梨花 竞相开放。写出了一场大雪过后,大地全部变白的美丽景色。用在这里表现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学生注意平时要多阅读。
(1)②“程控电话”指接入程控电话交换机,由电子程序控制的电话。是一个专业术语,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④是对课文作者的提问。伯特兰·罗素,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故②④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
(2)①②⑤⑥都是跟课文相关的问题,都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其中“发现”与“发明”是一组近义词,“发明”可以理解为创造出一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发现”可以理解为是在自然社会的原有基础上发现某些不为人知的事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在探索过程中进行再创造。
《呼风唤雨的世纪》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雪花飘落树枝上,像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上,梨花竞相开放。写出了一场大雪过后,大地全部变白的美丽景色。用在这里表现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3)⑦是可以引发深人思考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既有利也有弊。看应用在什么方面,例如激光的发明,应用在医学,测量,工业都是好的,若应用于军事,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任何发展科学技术都有两面性。
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想回答的问题回答即可。
23. ④ ③ ① ② ⑤ 句中将“雷、电、雨、风、雨点”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出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问题分类的能力。
《蝴蝶的家》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线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及所提问题进行选择,在选择时要注意结合问题听关键词来选。然后结合自己的对课文的理解,选择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问题①和⑤,从“这样写是为了凸显什么”“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可知是从课文的写法角度来提问;问题②,从“文章结尾”可知是从课文结尾来提问的;问题③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解答,所以是从课文内容来提问的;问题④很明显是从课文题目来提问的。从这六个问题中任选一个来回答即可。
24.作者每一次猜想、每一次探寻后的心情怎样?
25. √ √ √ × √ √ √ × √
26.C
27.说明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和对生命爱怜的人。
【解析】
【分析】
24.
本题考查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分析,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读文后的思考,写出自己的问题即可,可以从写作手法、文章内容、中心等展开提问。
25.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从“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等语句可知答案。
26.
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概括,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阅读文章可知,作者为了帮助蝴蝶找到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再结合“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等内容,可以看出“我”对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关爱。故选C。
27.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人物特点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为了帮助蝴蝶找到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作者猜想了那么多地方,又说在那些地方都没有见到蝴蝶,可知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和对生命爱怜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