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古代日本
【课前导入 】
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
它是怎样向这位老师学习的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 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 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发展历程
1-2世纪,出现上百个国家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史书里的中日交流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倭女王(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于朝献。”
——《三国志 ·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的管理方式:部民制
最高统治者:大王
王室
贵族
私有领地
组织形式——部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私有领地
土地私有制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中国和朝鲜的移民,战俘和罪犯较少。这些人只能用于赠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他们的地位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二、大化改新】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材料ニ: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材料一: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国内局势:
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国际局势:唐朝繁荣稳定
日本积极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乙巳政变】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改革派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权臣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效仿中国定年号为“大化” ,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宫廷政变,为改革做准备
【二、大化改新】
概况
1.时间:公元646年
2.主持者:孝德天皇
3.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4.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意义
【二、大化改新】
改革前 改革后
政治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社会矛盾尖锐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 王室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日本
二官八省制
唐朝
三省六部制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材料一:凡给口分田者,男二段,女减三分之一。五年以下不给……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二:“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新唐书·食货志》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启示:保持开放胸怀,学习外来先进文化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8世纪初,国家因土地不足,不能如数班田;又因手续复杂,不能如期班田,班田制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国家为了增加税收,只能奖励开垦,遂于743年发布了“垦田永世私财法”,承认按身份地位规定的限额之内开垦的土地可以永久私有。自此,有权有势有财的人争相通过圈占公田或借“垦田开荒”等手段,占有大量私田。
——潘畅和,张建华《论日本的武士、武士政权及武士道》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庄园形成
武士、武士集团形成
保护庄园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日本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幕府
本指将军的军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幕府政治(武家政治)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江户幕府
最高权力者:
征夷大将军
地位:
影响:
凌驾于天皇之上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道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道
内容
实质
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
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
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古代日本
1 . 6世纪前的日本
(1)小国的出现
(2)统一
2.大化改新
(1)背景
(2)内容
(3)影响
3.武士和武士集团
(3)社会结构
(1)背景
(2)幕府的地位
(3)武士道形成
①庄园形成
②武士出现
③武士集团形成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