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4.《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说课人:唐小凤
目
录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重难点
5.说教学方法
6.说教学过程
7.说板书设计
1.《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
就单元课文的整体特点和目标来看:
特点:
课文包括:《短文两篇》《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
所涉四篇课文均是论述类文本,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美。
单元目标:
·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
·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之中。
一.说教材
2.《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
就本课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即前后课文的安排布置上的作用:
承接之前:在本课之前学的《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这两篇课文均是论述类文本,介绍读书方法。学生在学习《短文两篇》之后,对论述文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在难度安排上,也是一种渐进的过程,相比前面一课,本课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文学知识都更为复杂丰富;
开启之后:在本课之后学的《无言之美》。
这篇课文仍是论述文本,比起前面两课的课文在篇幅和难度上均上了一个等级。在之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可以让同学慢慢过渡到难度较高的文章学习中;
这篇课文之中所涉及的“意境”,也是美学之中的一个概念,所要涉及的训练也包括学生的审美活动。之后所学的朱光潜的《无言之美》也是美学范畴中的一个观点。比之后文,本文是具体的美学审美活动,是一个具体的,可以掌握,实操度较高的,相对于后文的抽象性叙述,更好把握。这两篇课文的关系,整体上的走向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的关系。在同学掌握了具体的审美方法之后再学美学,更容易学习理解。
一.说教材
1.认知和思维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抽象的事物的认识学习较为吃力。本课在教学中要注意例证的运用和赏析作品的展示,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2.生活经验储备:
学生在生活中也有去博物馆、美术馆、拍照摄影等的经历,有丰富的审美活动的经验。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之中,学用结合;
3.学习知识的储备:
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写作训练也以记叙文写作为主,较少出现议论文。不过课前学习的短文两篇属于轻量型的论述类文本。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度减轻。
4.喜好和兴趣:
班上有同学喜欢绘画的,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实现学生个人的充分发展。
2.说学情
知:
1.关键字词句识记与理解;
2.文化常识记忆;
思:
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诗:
1.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2.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的方法,能够自觉地进入审美活动。
3.说教学目标(整体目标)
课时1: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常识;
2.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3.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4.掌握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作者所举的实例,体会实例与论点的关系。
课时2:
1.说理文语言鉴赏分析,体会说理文的语言特点;
2.掌握“意境”一词的内涵,体会意境的本质;
3.借鉴文章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3.说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重点】
1.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
2.对核心概念的初步把握:“山水画”“意境”“意匠”。
【难点】
1.体会“意境”的本质;
2.学会用“意境”法鉴赏文学作品与山水画;
3.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4.说教学重难点
【教法】
1.讲授法:
对知识点的讲解,利于学生快速的理解掌握。
2.对比研读法:
不同段落,不同语句以及不同文章的对比研究,锻炼学生的分析比较思维;
3.启发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法】
1.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自主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发现自己的疑难点,有目的的听课;
2.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与同桌合作交流,一起解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
同学就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6.说教学过程
提问学生上一堂课所学到的知识
名人读书故事
读书方法
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后的感悟以及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感悟
问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解决残留问题。
6.说教学过程
以山水绘画作品导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法,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同学们引导进入审美活动之中,更轻松的进入课文的学习。
介绍相关的画家介绍以及课文背景的介绍。
【设计意图】:文化背景以及相关文化常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为学生理解学习课文提供阶梯。
6.说教学过程
课文要求掌握的词语
意境;惆怅;真挚;渲染;身临其境;胸有成竹;朝朝暮暮;浮光掠影
文中出现的常用搭配与关键词语
山水画;缘物寄情;全马在胸;白纸对手;造化在手;意匠……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理解上的障碍,便于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读懂文章。
6.说教学过程
以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思路与议论文的结构:
1.什么是意境?
2.为什么要讲意境?
3.怎样获得意境?
4.意匠是什么?
带着同学一起划分层次,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板书呈现
第一课时到此结束,布置课后思考作业:读袁行霈《论意境》和李可染《谈学山水画》两篇文章,深入理解意境的内涵
【设计意图】本文是比较典型的议论文,结构很标准。在文章的细读前,回顾议论文结构的基本常识,有利于学生厘清语段之间的关系。
6.说教学过程
品读课文,分析举例论证
找出课文中所举的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举例论证有什么全新认识,说一说举例论证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触类旁通,心得体会
艺术的各门类都是互通的,以下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从阅读延申到写作,归纳出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的作用;一方面由课内知识延申到课外运用,由阅读理解训练转向写作能力的训练。
6.说教学过程
必做题
结合上一堂课老师让你们读的两篇阅读材料,说说你对“意境”的独特理解。在你看来,意境是什么?
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结合本课所学的“意境”说,写一篇诗词赏析小文。(字数不限)
选做题
看两张图片,说说摄影与绘画有什么异同之处,绘画会被摄影替代吗?为什么?
看几张西方风景绘画的作品,说说中西风景绘画有什么异同之处,西方的风景画还能用“意境”法来赏析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意境”的把握程度如何。学练结合,更完整地理解“意境”。
6.说教学过程
课时1:(1-4)
主要解决的问题:知与思(以教学重点为主)
知:字词句的识记与积累;文化知识的积累;
思:文章结构的梳理,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
课时2:(5-6)
主要解决的问题:思与诗(以教学难点为主)
思:议论文的举例论证法的分析;
对个人的写作启示;
诗:“意境”的具体深入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鼓励学生尝试深入了解中西绘画。
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