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论语》十二章
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重点)
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以及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难点)
作者简介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
倡导“仁”,主张“有教无类”,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圣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
孔子
前551—前479
作品简介
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是语录体著作,主要以语录和对话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等,共20篇。
宋代朱熹把它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
字音识记
论语 ( )
lún
说 ( )
yuè
xǐng
yùn
愠 ( )
三 省( )
吾 ( )
罔 ( )
wǎng
殆 ( )
dài
箪 ( )
dān
肱 ( )
gōng
陬邑 ( )
zōu yì
笃 ( )
dǔ
逾矩 ( )
yú jǔ
wú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课文理解
结合课下注释及参考书,自主疏通文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连词,表顺承。
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了解。
连词,表转折。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译 文
志同道合的人。
快乐。
课文理解
1.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替人谋划事情。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译 文
人称代词,我。
每天。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分别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忠实、诚信、学习。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是“他人”,接着是“朋友”,然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个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品质。
4.“吾日三省吾身”历来是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求学和做人方面都得到提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顺从意愿。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
译 文
连词,表修饰。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思想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原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5.孔子在第三章阐明了什么道理?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学习和提高个人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提升自身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学过的知识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新的理解和体会。
介词,凭借。
动词,做,担任。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译 文
6.“温故”和“知新”是什么关系?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7.“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两者强调的侧重点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前者强调“时习”,即侧重强调按时复习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知新”,而知新离不开独立思考,这就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连词,表转折。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译 文
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7.第五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能忍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译 文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水。
代词,那种。
8.第六章中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因为颜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
当代颜回——张桂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 。12年来,她甘守清贫,坚持理想,将1804名女学生送出大山,改变了她们的命运。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懂得,知道。
代词,……的人。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译 文
9.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培养兴趣对学习十分重要。
启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乐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介词,对、对于。
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译 文
连词,表顺承。
10.请简析第八章孔子所阐述的观点。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说明孔子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快乐。同时又运用了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安贫乐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连词,表顺承。
代词,指“不善者”。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译 文
与《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代词,他们的。
11.请简析第九章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河边。川,河流。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译 文
停止。
12.谈谈你对第十章的理解。
孔子在河岸上,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活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天、地、人如此,因而万事万物皆不例外。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告诫人们应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指军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译 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请解读第十一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夺”字。
“夺”原意是“夺走”,这里是“改变”的意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启示: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朱熹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子张》)
(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志向。笃,坚定。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德。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译 文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并列。
14.怎样理解第十二章中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博学”指广泛学习从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的意思是既要广泛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指学习要既博又专。
结构梳理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温习交流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以学为乐
谦虚好学
珍惜时间
宽厚仁义
勤学善省
循序渐进
坚守道义
坚定志向
主旨归纳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字词清单
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君子乎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古今异义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动词,了解
动词,知道、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连词,表顺承,然后
一词多义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并列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堪其忧
代词,他们的
代词,那种
形容词,快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名词,喝的东西(水)
动词,喝
介词、替
动词,做、担任
乐
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饮
一瓢饮
饭疏食,饮水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舍
不舍昼夜
太丘舍去
动词,停止
动词,舍去
①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词类活用
②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词性 用法及意义 例句
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与”或仍作“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便” “然后”或仍作“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表修饰(方式或状态),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子路拱而立。
——《论语·微子》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或仍作“而”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论语·季氏》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积累并掌握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如“玩得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人到三十岁,能立足于社会,开始有所成就。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现指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箪食瓢饮: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指清贫的生活。
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到处有老师,应善于向人学习,取长补短。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课堂练习
(1)(遵义中考)《〈论语〉十二章》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咸宁中考)《〈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安徽中考)《<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沙中考)古文中有许多含意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之前学过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让你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话?请简要说明理由。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以元方驳斥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达了与人交往要讲究信用的思想,而《论语》中的这句话也表述了为人处事要讲诚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