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6. 忆读书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朦胧 B.繁琐 C.某年 D.自做多情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知半解(少、一点。) B.不能自已(控制。)
C.人情世故(经验、道理。) D.无聊(聊天。)
3.交流平台。
当我们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课外书时,应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读的课外书?( )
A.读与所学课文有关的书籍。
B.读与所学课文类别相同的书籍。
C.读同一作者写的其他书籍。
D.读同一体裁的书籍。
E.碰到什么读什么。
F.别人推荐什么就读什么。
4.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②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
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③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
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④在这些书中,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
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⑤走进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
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⑥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A.③②⑤①④⑥ B.②③⑤①⑥④ C.⑤①④⑥③② D.①⑤②③⑥④
5.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问津( )
A.唾液 B.汗 C.润泽 D.渡口
二、填空题
6.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刊(_______) 津(________) 此(________)
到(_______) 律(________) 些(________)
耻(_______) 诵(________) 篇(________)
职(_______) 涌(________) 遍(_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
栩栩如生(AABC)
(_____) (_____)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读《忆读书》选段,完成训练。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9.“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都是__________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10.作者从读书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课本中没有讲那些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所以“我”不喜欢读修身课本。
B.“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是作者在读书过程中体验并总结出来的,是修身课本中所学不到的。
12.你是怎样理解“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中国人致敬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说过对话课教授的问题刁钻古怪,要我小心。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名来提问。
在我自认为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你的问题。”
他清楚地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告诉他我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积……
“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金班同学一起,都转过脸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盯牢了我,又问:“您走遍了中国吗?”
“除台湾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又问,“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先生。”
教室里有了笑声,教授却不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该如何解决?如今?”
“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没有权利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教授的思路十分敏捷:“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是您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上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我实在愿意知道: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也有兴趣清楚这一点。”
我忽然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地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一宇一字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教授离开讲台向我走来,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致敬!下课。”
走出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3.从文章内容来看,教授的刁钻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14.班上立即“冷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当“我”说“只有一个中国”后,同学们一起看台湾同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牙根儿发痒”,“用眼戳”教授,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教授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ABCD
4.A
5.D
6.时间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7.书刊 津津有味 因此 到达 自律 一些 无耻 诵读 一篇 职业 涌出 一遍
8.津津有味 井井有条 欣欣向荣
9. 总括起来说 承上启下
10.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11.B
12.作者以世上的物与人说起,唯有比较方可知道好与坏,同样书更是如此,因此要选择好书来读。
13.向“我”提出一连串尖锐的问题
14.教授向“我”提出了“您来自哪个中国”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隐含着“两个中国”的信息,有伤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带有“挑衅”的意味
15.想知道那位台湾同学的态度和看法
16.气愤和不满
17.教授一连串尖锐的问题是对“我”的严峻考验。“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国家,“我”渴望自己的祖国富强、统一,渴望中国人在国外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18.教授从“我”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是怎样维护祖国尊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