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美术 五年级上册 第8课《提线纸偶》教学设计
课题 提线纸偶 课时 1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上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是在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及种类的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探索,让学生初步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提线纸偶。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发挥小组合作的群体力量,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目标 艺术表现: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提线纸偶。2、创意实践: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培养学生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3、审美感知:引导学生在感受古老民间艺术形式美感和情趣的同时,学习利用纸材进行提线纸偶的设计制作。4、文化理解:培养学生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重点 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难点 形象的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激趣——初识木偶 课件播放泉州木偶艺人表演的《四将开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播放视频:我们再来了解提线木偶的历史和发展。 提问:看过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提线木偶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一直流传至今,它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 观看视频 视频直观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播放视频了解我国提线木偶发展历史,明白提线纸偶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讲授新课 1、了解提线纸偶结构和如何赋予纸偶新的生命。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教师自制的提线纸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提线纸偶有几部分组成?2) 如何赋予纸偶新的生命,让它活动自如呢?(从头、身体、四肢方面来说。)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1)提线纸偶分为筷子部分、提线部分、和偶人部分。2)头、身体和四肢做成能活动的,四肢做的长一些,软一些。教师小结:(1)从大方面整体来分可以分为勾牌、提线、偶人。从偶人细部来分又可以分为:偶头、笼腹、四肢三部分。(2)要赋予纸偶新的生命,让它活动自如,偶人的各个部分要能够活动,四肢做的长一些表演起来动作会更加明显一些。2、探究提线纸偶制作方法: 教师提问:1)提线纸偶的头、身体和四肢如何制作?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1)头、身体要抓住特征做得生动、有趣。2)四肢的制作可以用反复折叠、和纸弹簧的方法,学生上台示范四肢的做法。教师小结: 四肢的做法有两种:(1)反复折叠 (2)纸弹簧提示学生:纸弹簧因为比较厚、硬不便于活动,如果做得不够长并不适合做四肢,倒是很适合做头颈部、尾巴等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地方。3、研究栓线的方法1)提问:如何给提线纸偶栓线?学生讨论后讲出本组认为合理的栓线方法,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合理的提线纸偶的栓线方法:栓线是难点需要两个学生配合,先根据其它线的长度确定栓中间线的位置,拴好中间的线,然后再把其他的线拴上,前后线栓两只脚,左右线栓两只手。2)观看视频更进一步了解栓线的重要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探究学生深入探究偶人的制作方法学生尝试、思考栓线的方法观看视频 通过观察感受,了解提线纸偶的组成。初步感受提线纸偶简单的表演方法,激发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讨论、研究中认识提线偶人特有的形式美感。让学生自己探索纸偶各个部分的制作方法。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线栓的不好,不光无法表演动作,而且可能造成偶人无法直立。通过视频更好地了解拴线的重要性
巩固与拓展 总结提线纸偶的制作步骤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提线纸偶的制作步骤。得出结论:1、几何形体概括基本形2、制作偶人的各部分3、组合连接偶人4、制作提线板及提线5、手脚打孔穿线,连接提线 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回顾、总结,得出提线纸偶的制作步骤,为学生后面的制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4人合作完成一个提线纸偶的制作。 要求:1、提线纸偶要可操作而且有趣;2、完成后组内编一个小故事,派一个人表演;3、注意用具安全 。 学生实践 让学生尝试制作,体验其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完成任务的精神。
课堂展示 请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收获及心得。 展示作品 锻炼学生合作表演的能力,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学习。
课堂小结 同学们,提线木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希望同学能够传承我国的民间艺术,将它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激发学生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拓展提高 观看快乐剧场——三个和尚 学生观看 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制作提线纸偶的学习欲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